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朱立倫如何“掌舵”國民黨 選前他都説了什麼?

2015年01月19日 08:55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朱立倫掌舵下的“百年老店”將往何處去?

資料圖:朱立倫掌舵下的“百年老店”將往何處去?

  中國國民黨黨主席補選17日進行投開票,預計在晚間統計出最終結果,因只有新北市長朱立倫同額參選,所以選舉結果沒有任何懸念。國民黨這座“百年老店”在經歷去年“九合一”慘敗的陣痛後,將在朱立倫的帶領下“重新開張”。據悉,朱立倫19日正式就任國民黨主席,黨內又將面臨新一波人事調整,除了副主席胡志強明言請辭外,其他黨內力量如何整合,朱立倫將聘任誰為新的黨副主席及一級主管,都備受關注。不僅如此,擺在朱立倫面前的問題還包括,如何改造國民黨找回臺灣民眾的信任、如何延續之前國共之間的各項合作等等,從他宣佈參選後的幾番表態,也能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國民黨潰敗 朱立倫提前“接棒”

  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遭遇了遷臺60多年後最慘痛的選舉失利,馬英九在內外交迫中被迫請辭黨主席,面對黨內群龍無首的局面,唯一的中生代政治明星朱立倫成為挽救國民黨最合適的人選,提前被推上前臺“接棒”。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朱立倫在12月12日通過社交網站主頁上宣佈“參選國民黨主席”,但他特別強調2016年不會參選“總統”。

  朱立倫在參選聲明中表示,身為國民黨一份子,他責無旁貸也應負起所有敗選的責任。他提到,“到底參不參選黨主席”,是國民黨慘敗後他每天必須面對的問題。他身為30幾年的資深黨員,對國民黨有感情,“唯有勇於承擔,大破大立,國民黨才能再起”。他表示,在國民黨最灰暗的時刻,“不能棄而不顧,必須參選黨主席”。

  延續國共合作 首談“習朱會”

  朱立倫在12月21日親赴國民黨黨中央,正式登記參選黨主席。他在回應媒體提問時講到,國民黨跟大陸接觸“不會改變”,一定會持續,兩岸關係必然要走和平、開放、互利的路線。他還表示,國民黨長期以來推動兩岸和平、開放、互利,尤其是經濟的發展。在和平、互利的狀態下,所謂的“紅利”絕對不能有少部分或特權的情況存在。他強調,會特別重視公平分配,以及照顧受害的一方,在這一點會持續努力。

  在談到當選黨主席後是否會到大陸參加“國共論壇”時,朱立倫説,一定繼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當然所有的、必要的會議或是論壇,該舉辦的一定會舉辦。對於備受關注的“習朱會”,朱立倫當時表示,“等我1月17日選上黨主席後再講”。但他指出,國民黨跟大陸各方面的接觸不會改變的,“一定會持續”。

  打造“金字塔型政黨” 喚回新生代認同

  朱立倫12月28日參加首場國民黨主席補選政見説明會時承諾,要讓更多年輕人走進國民黨,打造“金字塔型政黨”,找回國民黨創黨精神。他指出,黨不是黨主席一個人的,而是全體民眾的,國民黨應該要抱持開放的態度,讓所有人參與,只有優秀的人走進黨,黨才有希望,期盼黨成為以基層為主的“金字塔型政黨”。對於黨産,朱立倫也表示國民黨應該同樣抱持開放的態度,黨的財務應該透明,不要讓黨産變成包袱。

  朱立倫認為國民黨最大危機是“缺乏很多新生代認同”,黨部缺乏“接棒體系”,每逢縣市長選舉找不到人才,還得臨時徵召或各地尋才。他主張,國民黨的改革要從基層做起,建立人才數據庫,讓年輕人參選村里長、鄉鎮民代表、議員,或進入地方政府成為局處長,作為參選縣市長或“立委”的儲備人才,“黨不能靠黨主席一人,不能靠政治明星”。

  為什麼是朱立倫?

  朱立倫雖然慘勝成功連任了新北市長,但他總算給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保留了一絲顏面。在國民黨“後馬英九時代”,他成為黨內眾望所歸的“接棒人選”。那麼,為什麼會是朱立倫?人民日報海外版對此分析指出,國民黨沉浸在敗選的低迷中,黨主席要面對重打鑼鼓的艱困局面,此時,朱立倫站出來表態幹這個主席,大有中國人崇拜的“受命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的英雄氣概。朱立倫是個“60後”的留美博士,符合國民黨過去重身價、現在講年輕的文化。2016年民進黨呼之欲出的蔡英文,在2010年的新北市市長選舉中成為朱立倫的手下敗將,這多少令國民黨的支援者“暗爽”。

  分析還認為,朱立倫學術背景過硬,臺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美國紐約大學會計學博士。他的政治資歷也完整,1999年當選“立委”走上政壇後,歷任桃園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新北市市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就連“拼爹”朱立倫也有實力,他的岳父高育仁稱得上是國民黨內的大佬,曾任臺灣省議會議長、臺南縣縣長等要職,至今説話仍有分量。高育仁開口之時,臺灣媒體往往解讀成為女婿鋪路助陣。有意思的是,朱立倫的父親和岳父都是國民黨籍,但他母親一家都是民進黨籍。朱立倫平日謹慎,不説家事,曾有記者詢問他妻子的事,他以“不敢説”一笑帶過。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