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九合一”選舉大敗,馬英九在黨內強大壓力下被逼辭去黨主席,朱立倫宣佈角逐黨主席選舉,並提出“不參與2016年大選”、“往內閣制修憲”等議題。由於朱立倫是碩果僅存的國民黨籍“直轄市長”,雖然他只贏對手2.4萬多票,仍是具有最高民意基礎者。斯人一齣,黨內其他要角如胡志強、郝龍斌等紛紛打退堂鼓,朱立倫必然穩定當選黨主席。
市政黨務兩頭燒
朱立倫一方面旦夕之間成為國民黨“中興少主”,暫時穩住了“奔逃亦可憐”的落敗情緒,但正如禪宗所雲“逐二兔之愚”,要同時做好新北市長與黨主席,仍是棘手、耐煩之事。以新北市議會為例,民進黨與臺聯黨、無黨籍所形成的議會過半,必然對朱立倫形成強大的制肘,如果府、會處理不當,朱立倫就被反對黨困住,如何有暇處理黨務?在黨政方面,馬英九雖然形同“跛腳馬”,但他仍是大權在握的“總統”。“行政院長”毛治國聽命于馬英九,不要説朱立倫無法“以黨領政”,甚至“黨政平臺”的運作都會發生問題,哪有“總統”、“行政院長”、“閣員”聽命地方首長之理?由此可見朱立倫以黨主席之尊能否號令天下,殆有疑義。
同時與吳敦義蔡英文競合
至於國民黨在2016年能否勝出“總統”選舉,以目前政治形勢再重組,是有極大變數。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傳統派系樁腳不是鬆動就是瓦解,國民黨在全臺議員的得票率為36.86%,民進黨為37%,一向以組織戰勝出的國民黨已出現頹勢。再舉一個例子,國民黨籍村里長在此次選舉就失去424席,基本盤已是空中樓閣,基層村里長大喊“車輪牌(國民黨黨徽)已失靈了”,更不用説國民黨籍縣市長大量縮水。以目前國民黨基本盤早已掏空情況下,朱立倫事先表明無意角逐2016年“總統”大位,是有自知之明。
即使如此,國民黨再怎麼樣也要推出“正副總統候選人”,於是吳敦義、王金平、胡志強、郝龍斌仍被媒體點名,視為“大位”潛在人選。偏偏朱立倫又丟出“往內閣制修憲”議題,此又與“總統”大選背道而馳,而且一涉及“修憲”工程,茲事體大,非朱立倫一人説了算。蔡英文態度保留,但卻公開願意與朱立倫對談,表明有意召開“國是會議”商榷“修憲”,有趣的是馬英九也邀請蔡英文“入府會談”,蔡明言拒絕,表明馬英九統治的正當性早已動搖。民進黨寧與朱立倫而不與馬英九交手,政治實力之消長可見一斑。
“第三勢力”也會是難題
美國制的總統大選是“贏者通吃”,這是美國陷入政黨惡鬥主因,臺灣也不斷陷入藍綠惡鬥泥沼,此次中間選民、年輕選民衝出來投票,正是厭惡政黨惡鬥的反射作用。往“內閣制修憲”,權力分配可均衡,乃至降低政黨門檻由5%到3%,讓小黨有生存空間,都合乎社會主流民意。但是民進黨在此次地方選舉大舉獲勝,往2016“總統”之路又前進一步,是否甘於“讓煮熟的鴨子飛走”?蔡英文的模糊態度可見端倪。然而,這次選舉以後63%民意支援國、民兩黨以外的第三組人馬角逐“總統”,也就是“柯文哲效應”是否刺激第三勢力出現,進而影響“大選”佈局,亦值得觀察。在民進黨方面,呂秀蓮、施明德、林義雄最近都有動作,未必甘於讓蔡英文“割稻仔尾”坐收成果,蔡英文未必“桌上拿柑”舉手之勞而已。
朱立倫在明年1月底接掌黨主席,市政、黨務兩頭燒,絕非一人足可扛鼎。朱立倫先要處理好與政治前輩馬英九、吳敦義、王金平的關係,必須有胡志強、郝龍斌的中生代奧援,又要與民進黨蔡英文競合。政事處理得宜,自然成為國民黨新共主,如果處理不宜,諸事不順,騎虎難下,掉下來被老虎吞噬,風險也極大。既然朱立倫已走了險棋,就應臨深履薄、步步為營跨出去,“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胡忠信(臺灣時事評論員)
[ 責任編輯:李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