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分析報道,臺灣“反服貿”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長達21天。“國會”全面淪陷,政局動蕩不安。面對如此重大憲政危機,執政黨束手無策,不斷放任危機持續擴大、延燒,社會深陷兩極對立,終在王金平“逆襲”出手後收場。縱使再有千百個不願意,但“形勢比人強”,馬英九隻能“硬吞”下去。
去年9月“馬王政爭”後,馬王公開“撕破臉”,甚至對簿公堂,早已造成憲政危機。儘管事後馬王極力營造破冰和解的氛圍,但在“府方”定調“訴訟照打、政務照推”後,馬王心中芥蒂始終未除,團結只是假像。隨著此次服貿爭議爆發,“馬王心結”再度浮上臺面。
不同的是,9月政爭雖衝擊政務推動,但主要仍屬於國民黨內部權鬥。服貿學運則牽涉臺灣經濟前景發展、年輕學子未來等“世代正義”議題,不容小覷。
令人氣結的是,馬王放任爭議不斷擴大,繼續上演宮廷鬥爭戲碼,從院際協調會、“國會”自主、服貿審查、監督條例立法等,不斷高手過招、殺得刀刀見骨,將學生作為彼此互鬥籌碼。
馬雖曾一度尋求與學生會面對談,卻屢屢遭拒。之後就未見有任何積極解套作為,“府院黨”態度還轉趨強硬,嚴詞批判學生得寸進尺、過度自我膨脹。即使官方同意“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也不願納入“國會”監督、參與等民間訴求,導致僵局幾乎無解。
眼見馬與學生猶如兩輛列車快要“對撞”,王金平抓準時機出招,以“國會”自主、法定職權,拋出“先立法、再協商”奇招,設下服貿審查“路障”,完全不讓“府院黨”有任何置喙、迴旋空間,打亂馬的如意算盤,更掀起藍營內部矛盾,浮現分裂危機。
“府院黨”猝不及防,馬英九、江宜樺只能隱忍苦吞,除了繼續宣揚服貿,重申服貿審查與兩岸監督條例立法,並行不悖、同時進行的立場外,後續殘局如何收拾?服貿不過臺灣何去何從?政府下一步該如何走?幾乎莫衷一是。
“三月學運”平和落幕,馬王“四月政爭”是否再起?後續效應值得關注,幾可註定的是,馬英九不會是這場戰役的贏家。
[ 責任編輯:周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