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長選舉一向是地方選舉的指標。曾任臺北市長的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都先後出任“總統”,市長最後由誰勝出,不僅可檢測政黨實力消長,也是有志“總統”大位者的試金石。2014年即將舉行的臺北市長選舉,雖然還有一年,但兩黨有志角逐者已逐一浮上臺面。其間出現的吊詭現象,顯示政壇變局的詭異。
連勝文是目前國民黨陣營民調最被看好者,但偏偏與黨中央不對頭,馬英九與連戰、連勝文失和也是眾所皆知之事。政治講求實力,連勝文民調居高不下,馬也只能妥協式地表態一切尊重黨內初選,而民調正是初選的有效機制。
連勝文從無意參選,到參選意志愈來愈強烈,與主觀意見及客觀環境皆有關聯。連勝文曾經歷腎臟病變與槍擊事件,可説大難不死,家人自然擔憂其安危。然而,連戰留下的人脈與政治資産,連勝文又無法推卸,必須承擔起“二代艦”的責任;加開工英九施政不理想,國民黨支援者對連勝文産生移情作用,希望他“少主中興”接下一棒,這是完全無政治歷練的連勝文民調居高不下的主因。
有志參選者,必然承受人格檢驗之激烈攻防。連勝文被視為“太子黨”,“含金湯匙長大”,“不知民間疾苦”,即使同黨人士也譏諷,“住在帝寶豪宅怎麼做決策”。此前連勝文姊姊連惠心涉入禁藥風波被檢方調查,頂新魏家所推出的TDR又牽涉連勝文,外界不免揣測,是不是司法又成政爭工具,馬英九藉由司法威逼連勝文的參選意向?“受不了廚房的熱就滾出去”,連勝文能否頂得住一波波掣肘與暗杠,正是考驗參選意志的關鍵。“柯文哲現象”則是政壇的最大驚奇。由於臺北市的選民結構一向傾向國民黨,除非國民黨陣營分裂,否則民進黨難以直攻臺北市長,陳水扁在1994年當選臺北市長正是得漁翁之利。柯文哲醫師是政治素人,快人快語,常能點出人民的怨氣與心聲,不但其民調超越民進黨籍有志參選者,甚至與連勝文互有高下,綠營自然寄予厚望,期盼他顛覆臺北市選民結構。柯文哲曾表示無意加入民進黨,寧願組成“在野大聯盟”,挖取中間或淺藍選民,是有其謀略考量。
站在民進黨中央立場,“首善之區”的臺北市不推出黨籍候選人,在政黨政治説不過去,更不用説如何發揮“母雞帶小雞”作用,市議員選舉也會受波及。蘇貞昌極力邀請柯文哲入黨,其他候選人呂秀蓮、顧立雄、許添財對柯文哲冷言冷語,顯示“柯文哲現象”再炒作下去,除了獨厚柯文哲選情外,對民進黨選情不利;民進黨未戰先敗,太早陷入內鬥。許信良力排眾議,主張柯文哲藉由“在野大聯盟”取勝,才能合乎民意。“柯文哲現象”如今成了燙手山芋,“擦這個也癢,擦那個也癢”,柯文哲入不入黨,如何慎謀能斷,勢必影響兩黨對決形勢。
選舉是有實力者勝出,也有機運成分,“求於勢而不責於人”。連勝文與柯文哲都是兩黨民調領先者,如果各自克服內部矛盾,兩人對決,“太子黨”對上“怪醫師”,各有強項,也都各有包袱,是一個五五波形勢,的確是政治大戲。
特約撰述人:胡忠信(臺灣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