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在香港的研討會,謝長廷一行人馬轉戰深圳探訪在地臺商,導報記者昨日電話連線隨行的謝係學者、維新基金會學術顧問謝敏捷。他強調,這次民進黨如此大陣仗的香港之行,最大的作用是讓大陸朋友聽到來自臺灣基層民眾的心聲。
決策需要更了解基層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謝老師,你對這次香港之行感覺滿意嗎?
謝敏捷(以下簡稱“謝”):雙方認為會議很圓滿很成功,紅綠交流將繼續向前邁進。去年的開始之旅是奠定兩岸互動的基礎,今年謝長廷提出“平衡交流”的新主張。就我了解,大陸也是希望與各黨派、各團體能夠交流。
記:謝長廷強調平衡交流消除歧義,研討會有沒有一些具體的表現?
謝:兩岸曾經有過60次會談,但是雙方還有很多情況沒有真正了解,包括“立委”們也是一頭霧水,比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了解臺灣人民的生活方式,這點對決策者來説非常重要。
像臺灣理髮業者,大多是小作坊的形式,如果開放大陸業者進來,大家就會很擔憂。但事實上,臺灣的服務業強于大陸,真正去臺灣發展的大陸美容企業很少,去了也未必會盈利。
經過交流,臺灣的幾位嘉賓也有這樣的共識——臺灣開放的行業應該首選資本大、數量少、處在金字塔頂端的“成型”行業,因為即使遭受一些損失,對該行業的影響也不會很大;但對於數量大而産值小、中低層民眾參與廣的行業應該以相互之間的交流觀摩為主,相互學習之後可以各自經營發展。
民進黨開始跟大陸臺商打交道
記:您參加的是“差異與共識”的討論,有哪些觀念讓您記憶猶新?
謝:大陸學者周志懷提出的“共生中的參與、參與中的共生”,我很認同。他也關注到,去年謝長廷為紅綠交往開拓局面,臺灣社會已經不再排斥與大陸的對話。另外,大陸學者黃嘉樹提出,兩岸關係不能一直建立在模糊的政策彈性上,制度化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還有學者提出建立“南南合作論壇”,這與謝長廷的想法不謀而合。
記:今天(1日)在深圳感覺怎麼樣?
謝:民進黨和大陸臺商的接觸之前幾乎沒有,今天我們和深圳臺商協會會長、副會長座談,他們從商業角度提出很多觀點。民進黨需要跟大陸臺商打交道,了解大陸臺商所需解決的問題,這是很重要的一步。
[ 責任編輯:周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