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蘇貞昌接任民進黨主席剛好滿一年。猶記去年就職之時,躊躇滿志的蘇貞昌于演說中提出“臺灣夢”之說,並帶領民進黨做出“永遠堅持民主價值、守護公平正義,並為臺灣的成長信念而努力”三大保證。如今一年過去,蘇主席的“臺灣夢”究竟做得如何?以“臺灣需要反對的聲音”自許的民進黨,又在內政、兩岸等議題上有何建樹?導報記者請到臺灣“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及成功大學政經所教授周志傑,全面盤點蘇貞昌接任民進黨主席一年來的“功過是非”。
民生議題攻防:送來的肥肉沒吃到 反送一塊給別人
去年下半年,臺“勞保年金”驚傳破產,並隨之發酵到臺當局年金政策的各個層面。“年金改革”成為馬“政府”面臨的重大內政議題,“閣揆”陳衝亦因此下臺。然而,面對這個原本很好發揮的議題,蘇貞昌第一時間竟然選擇了沉默。直到蔡英文衝在第一線拋出 “國是會議”,不置可否的蘇貞昌才被迫與蔡聯手。然而,在“國是會議”遭到馬英九拒絕後,蘇貞昌在這個議題上也隨即失聲,僅余象徵性的立場宣示。
去年至今,另一個廣受關注的議題即是核四“公投”。作為民進黨的神主牌,蘇貞昌在這個問題上被馬“政府”以退為進,反將一軍。在臺當局拋出這個議題後,蘇貞昌的第一反應與面對年金改革時別無二致,同樣先被蔡英文搶到風頭。面對反核團體的“迎戰”呼聲,蘇貞昌也選擇呼吁先修“公投法”、停建核四,對要害的“公投”選擇回避。
點評
吳子嘉:島內的內政議題,原本蘇貞昌有非常大的揮灑空間,剛好又碰上馬英九“暴衝式改革”的時機。比如年金改革,等于是砍斷了國民黨的基本盤;“核四公投”對馬來說也是吃力不討好,剛好出現一堆被改革對象,這些人本來很容易被民進黨“爭取”過來。
但是蘇貞昌完全沒有抓到這個要害,白白地讓這些機會都錯失掉。甚至“核四公投”,這是民進黨黨綱里面的重要政策,都能完全拱手讓人,連遊行的時候都不敢打民進黨的旗號。蘇在內政議題上,可謂徹底的失敗,可以賺的買賣完全沒有賺到。馬英九送上的大肥肉,不僅推了出去,還送了自己一塊肉給人家。
周志傑:對待島內議題,蘇貞昌的基本態度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他對這些議題並沒有先發制人的攻勢,所作所為就是不失分多過于加分。比如核四議題,自從馬“政府”提出來之後,民進黨並不是站在拋球的一方,還是傳統地一味反對,把反核當成一種價值,而不是臺灣能源安全的一種公共議題。結果就是,大家會說馬英九的支持度很低,可是也沒有轉移到民進黨的支持上來。
兩岸關係作為:“草包”格局保守 又一盤“空心菜”
去年接任黨主席時,外界對蘇貞昌的兩岸論述充滿期待。接任後,蘇貞昌也很快宣布恢復設立 “中國事務部”。然後,在層級更高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問題上,蘇貞昌猶豫日久,一度令“中委會”有流產之虞。雖然幾經波折終于成立,但“中委會”的功能與角色亦與黨內呼聲相去甚遠。另外面對黨內各個派係的兩岸路線轉型呼聲,蘇貞昌始終缺乏正面回應。甚至在兩岸交流議題上,蘇也不止一次發表荒腔走板的言論。
點評
吳子嘉:在兩岸事務上,大家雖然認為蘇貞昌是草包,但“草包”的可塑性其實很強。蘇貞昌這一年,也成立了“中國事務部”和“中國事務委員會”,並且裝模作樣地開了一次會。但結果現在呢?馬“政府”在處理的重大兩岸議題,例如兩岸互設辦事處已經開始在協商了,但蘇貞昌沒有任何處理和回應。還是蔡英文先正式在她的網站上貼出自己的主張,民進黨中央黨部至今毫無作為。我想蘇貞昌未必是故意的,而是他的格局讓他漏掉了這個重要議題。
周志傑:在兩岸作為上,蘇貞昌又是一盤“空心菜”。基本上他的判斷是,馬英九在內政上的失分,已經能夠讓他在2016有可能取而代之了。所以“中國事務委員會”就比較傾向事務性的討論,不太可能有整體論述,更不可能回應黨內各種兩岸關係主張。即便謝長廷認為“憲法各表”是民進黨現在唯一可能的論述方向,中生代也有點逼宮意味在推“臺海人權決議文”,蘇貞昌也是技術性擱置,他一切布局都相當保守。
國際論述水準:過時冷戰思維 跟阿扁走偏鋒
與前任黨主席蔡英文相比,“國際格局”是蘇貞昌的明顯短板。為了補強國際論述,蘇貞昌及其幕僚在過去一年里進行不少“嘗試”。從出訪日本開始,設立民進黨駐美代表處、推“新南向政策”……蘇貞昌的動作看似不少,著眼點也糾結于與馬英九、蔡英文叫板。雖然迫于壓力,蘇貞昌訪日時未曾與石原慎太郎會晤,但卻出人意料地拋出了“民主同盟”議題。
點評
吳子嘉:蘇貞昌現在正準備去美國,用幾個詞來形容他的對外思維,其實就是親美日然後“反中”。他6月10日在美國有公開演講,估計會重新把“民主同盟”再講一次。他為什麼要把這種冷戰思維在美國進行下去?其實還是為了討好美國一些右翼組織,他的路線基本就是要跟著陳水扁走偏鋒了,尋求跟美國、日本的右翼勢力結合在一起。
[ 責任編輯:周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