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離明山/很遠/只有一江秀水/不遐不邇/沒有琢磨淩厲的字壁與浪濤/一派瓊瑤
徐徐向海旅行/承載南都斑駁的思緒/空曠的/低回的耳語/溫惋東去
——《愛河小曲》
(插圖一)
第二章:環島之行的觀光交響曲(三)
眨眼間已是“登臺”的第四天啦,拉開窗簾,臺灣南部的風情盡收眼底。耐斯松屋(NP)邊,閃爍了一宿的檳榔站燈箱,終于熄滅了那引人暇想而又撩人惹火的粉紅夜燈。
記得“鞋子城”里有句名言:男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好色;另外一種是十分好色。讓如假包換的“登徒子”我唇齒余香的,卻是位于忠孝路北的“噴水雞肉飯”,一道到了嘉義不得不嘗的美食,就如同到了北京沒有品嘗全聚烤鴨一樣會遺憾的。
同樣有備而來的,之後又被證明了是英明之舉的是:我堅決地拋棄了一切與外界聯絡的“媒介”——移動電話(時髦的叫法:“手機”,跟“電腦” 一詞同款的狗屁不通)。主要不是像開通了漫遊的團友一接到電話就狗急跳牆般地大叫和心疼,而是省卻諸多不必要的幹擾和擔心。有些人總是以為地球離開了自己就不會自轉似的,而我則覺得既然已是“將在外”了,就真算天塌了下來,也只有等回去後再作“定奪”啦。何必讓那些個煩心、擔憂之事隨身附影呢?
或許這就該叫做在旅遊時的“不務正業”吧。
當然,每天與家人通通電話報下平安總是應該的,這里的飯店服務設施都是挺方便到位的。你只需購買當地的一張中華電信的余額式電話卡(有新臺幣100元、200元不等的),將無往而不利。或者選擇其他復雜一點(需要通過撥號接轉)的計時式電話卡,那樣更省錢。譬如我在澎湖馬公的SevenEleven花了200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50元)買的計時卡,當時沒打完。這次帶到臺灣本島,一圈下來(不少人也借用過)還是尚有可使用時間的語音提示,我們“四人幫”中開始有人懷疑這是一張“魔卡”。
告別嘉義市,我們將要去的是臺南市的赤嵌樓和延平郡王祠,以及臺灣第二大城市高雄的佛光山、打狗英國領事館舊址、西子灣和愛河。
在高雄入住的是西子灣畔的漢來大飯店,我和阿超房間所對著的就是開闊的高雄港口,而司墨、凡子她們窗簾外的則是愛河。這倒也算是“天作之合”,只是虧了咱們那位“叉叉資深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