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臺中12月23日電(記者趙博 陳鍵興 陳斌華) 海協會和海基會23日在臺中召開陸資入島座談會,成為此次兩會領導人會談期間又一“吸睛”新聞。“陸資入島”作為兩會共識付諸落實,標誌兩岸雙向投資取得突破。兩會復談後,“三通”中的通航、通郵得以實現,通商貫穿在多項協議與共識中穩步推進。如今,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雙向流動日益順暢,人們也更期待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願景的達成漸行漸近。
2005年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即是重要內容。多年來,“合作雙贏”成為了兩岸最熱的“熱詞”,人們對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的呼聲不斷高漲,對兩會商談的肯定中也就更帶著冀望。
“經由兩會,關乎兩岸民眾福祉、促進兩岸經貿交流的多項協議相繼面世,廣泛涉及旅遊、通航、通郵、投資、金融、檢疫檢驗和計量標準等諸多方面。猶如聚沙成塔,累積跬步,遵循求同存異、先易後難,兩岸經貿關係這座‘金字塔’已然擁有牢固的基石。”臺灣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説。
他説:“兩岸交流從未像現在這樣熱鬧過,人員往來、貨物運輸以至難度更大的資金流動逐步‘鬆綁’,大家的感情和互信也日益增強,都為兩岸實現經濟關係正常化增添了‘加速度’。”
專事兩岸經濟課題研究的多位學者認為,更為值得嘉許的是,在兩會簽訂有關推動兩岸經貿往來的協議後,兩岸雙方還致力於執行和落實,積極為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和合作制度化夯實基礎、累積共識,從而使得“遠景”逐漸成為“近景”。
在兩會簽署金融合作協議後,兩岸主管機構接續簽署了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此次兩會在已就“陸資入島”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專門舉辦座談會,就相關問題進一步加強溝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臺港澳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華曉紅認為,兩會協商成果正得到逐項落實和務實推進。
“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們確實看到,兩岸雙方都有誠意、有決心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消除障礙,達致目標。”華曉紅説。
“隨著各項基礎性條件不斷成熟,兩岸通過商簽更宏觀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來推動實現經濟關係正常化,成為迫切需要。這不僅能解決兩岸經貿交流擴大衍生出的問題,更有利於兩岸進一步實現互利雙贏。”對外經貿大學世貿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説。
此次會談中,兩會確定將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作為下次會談的重點議題。蘇嘉宏對記者説:“據我所知,臺灣社會尤其是工商業者聽到這個消息,都備受鼓舞。”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應是具有中長期、制度性安排的特點,著眼于共同發展、共同應對挑戰的需要,將可被視為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的一項標誌性成果。”張漢林説,相信兩岸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盡可能消除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存在的障礙,兼顧各方利益,實現雙方利益最大化、代價最小化,攜手雙贏、共同繁榮不會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願景。
歷數兩岸在經貿交流道路上留下的足跡,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説:“兩岸之間和諧互信的氛圍已經逐漸建立,大家應該抓住機遇、充分溝通,爭取達成更多更好的共識,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早日實現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