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堅:成立全國臺聯——中央真誠的寄望
——《告臺灣同胞書》30週年感言
1981年初夏,我在福建工作時,突接中央調令,調我到北京參加“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簡稱“全國臺聯”)的籌備工作。到京後進一步認識到,這是中共中央貫徹落實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出的《告臺灣同胞書》,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戰略決策,“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一個重大舉措。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之際,正逢臺灣海峽局勢發生了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的積極變化之時,回憶全國臺聯的籌備、成立及其發展歷程,更深刻感受到中央決策的英明。
成立全國臺聯,與全國總工會、中國青年、中國婦聯等並列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是時任中共中央對臺領導工作的老一代革命家鄧穎超、廖承志同志,向中央倡議作出的決定,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親自宣佈全國臺聯為當時第八個全國性人民團體。在1981年12月22日全國臺聯成立大會上,就有全國總工會代表各全國性人民團體的祝賀,之後各屆臺胞代表會議都循此,有各全國性人民團體代表的祝賀。
臺灣過去僅是中國的一個省,論人口、面積,連一個大省都夠不上。為什麼全國臺聯能特殊破格列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呢?這充分體現了中共中央真心誠意地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和平地解決臺灣問題。
臺灣不是一般的省份。她地處祖國的東南,是沿海各省市的門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臺灣最早、最多受到外國侵華勢力的侵略。臺灣人民遭受的苦難最深重。而當時臺灣又處於東西方冷戰的最前沿,並被竊據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直接掌控之下,成為反華、制華“不沉的航空母艦”。
在如此嚴峻的國際形勢下,祖國要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同時作出和平統一台灣的戰略決策。而真要和平地解決臺灣問題,唯有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真正贏得臺灣民心,讓臺灣同胞真心願意回到祖國的懷抱。一句話:只有真正贏得臺灣民心,才能和平統一祖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而寄希望於臺灣人民,最直接、最現實的,首先是寄希望於已經居住在大陸各地的臺灣同胞。他們都是各個時期從臺灣回到祖國懷抱的真正的祖國派、愛國派。其中有馬關割臺不願當亡國奴而返回大陸的;有抗日戰爭之前就回祖國參加抗戰的;有臺灣光復後、新中國成立前,在兩個中國之命運的大決戰中,堅定地站在絕大多數中國人民大眾一邊的;還有新中國成立後,從日本、美國等海外歸來的;還有從海峽對岸駕機、泅水歸來的。稱他們為臺灣的愛國精英都不為過。
這批居住在祖國大陸的臺灣愛國精英及其後人,與島內鄉親有千絲萬縷的鄉情、親情關係,在溝通感情、增進對新中國的了解方面,有特殊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因為島內的臺灣同胞與大陸分離的時間已有幾代人,而且長期處於反共反華思想毒害之下,視中共如洪水猛獸,根本不相信中共領導下的新中國,是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真正當家作主人的人民政權。
鋻於當時大陸與臺灣島內根本隔絕的現實,全國臺聯成立之後,充分發揮臺灣同胞之間的鄉情、親情關係,先從與旅居海外的臺灣鄉親聯誼入手,迂迴發展與島內鄉親的聯誼交往。隨後逐步開展了兩岸鄉親間的廣泛交流,一步步增進了島內臺灣鄉親的祖國情。
隨著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平崛起,和平統一的政策逐步贏得臺灣民心,反共反華勢力也加緊了“臺獨”分離活動的力度。近20年來,李登輝、陳水扁兩代“臺獨”勢力掌控臺灣政權,使統獨鬥爭達到你死我活的頂峰。
2008年春天,臺灣海峽終於迎來和煦的春色。陳水扁的下臺,宣告了多數臺灣人民唾棄了“臺獨”路線,贊同兩岸和平發展、互利雙贏。中央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決策,在贏得臺灣民心轉向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全國臺聯在反獨促統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中,也盡了盡力,功不可沒。
當今,美國獨霸世界的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臺灣被長期竊據為“不沉的航空母艦”的局面也不可避免地將發生相應變化。臺海形勢迎來了更加有利於兩岸中國人攜手挺胸,走向世界前列的大好機遇!全國臺聯在此新形勢下,將更充分地發揮臺灣鄉親組織的獨特功能,更有力地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政策,在贏得臺灣民心,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祖國和平統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中,作出更出色的貢獻!(2008年12月 于全國臺聯成立27週年前夕)
作者為原全國臺聯創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