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春之子、北京奧運火炬手劉鴻圖在父親遺像前微笑擎起火炬。本報記者 張國攝
8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風和日麗,花團錦簇。
“距2008年8月8日開幕倒計時5天”,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國家博物館大門前的北京奧運會倒計時牌告訴人們:“奧運來了!”
就在此前一天的晚上,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國際奧會主席羅格面對上百名媒體記者説:“國際奧會絕對不後悔將奧運會承辦權交給北京。當8月8日那天到來之時,奧運會的巨大魔力和完美無瑕的組織工作將取代一切爭論。”
“在執委會上,我收到一份由各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以及國際體育單項協會的報告,他們都對北京的組織工作表示滿意,”羅格充滿信心地説,“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將會是最完美的奧運會開幕式,北京奧運會將會是最成功的奧運會!”
一個世紀前,南開大學的學生們期盼:“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勝利的選手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派一支勝利的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舉辦奧運會?”
百年期盼,百年夢圓。伴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中國人的奧運夢想今天終於實現了。
101年前的“奧林匹克猜想”——中國人沒有落伍
以南開大學和南開中學創辦人身份聞名於世的張伯苓,作為“中國奧運第一人”,還是最近幾年才為人知曉。
“伯苓先生和奧運會的關係,實際上是在2001年北京申辦奧運成功之後我們才知道的。”記者面前的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元龍,如他的祖父張伯苓一樣身材魁梧。
“我國近代以來所有重大的體育活動都和張伯苓有關係”,讓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研所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任海惋惜的是——“可現在説起奧運會,好多人不知道張伯苓是誰”。
翔實史料證明,中國人的奧運夢想,正是身著長袍的張伯苓100年前播下了火種。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研究員王軍,從美國輾轉查閱1908年5月的英文版《天津青年》(中文名《星期報》),找到了有關記載。
1907年10月24日,張伯苓在天津第五屆學校聯合運動會頒獎儀式上,以“雅典的奧運會”為題發表演講。
他説:“此次運動會的成功,使我對中國選手在不久的將來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充滿希望。因為,雖然許多歐洲國家奧運選手獲獎希望甚微,但他們仍然派出選手參加奧運會。”
這位被稱為“中國注重體育的第一人”明確提出:“中國人應該加緊籌備,在不久的將來也出現在奧運賽場上。”
“這是中國著名人士首次公開提出中國要參加奧運會。”國際奧會原副主席何振梁指出。
張伯苓的演講,距1896年奧運“復活”僅有11年之隔。他還到了1908年倫敦奧運會現場,成為觀摩奧運的第一個中國人。
中國奧委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認為:“這充分説明,在追求與傳播現代奧林匹克理念方面,中國人沒有落伍,炎黃子孫同樣擁有美好的夢想。”
南開大學校史研究室主任梁吉生教授對記者説,根據一些“老天津”的回憶,白紙黑字的“奧運三問”最早貼在南開大操場的外墻上。
南開學生們呼喚:“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勝利的選手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派一支勝利的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舉辦奧運會?”
張伯苓的奧運演講之後,他的好友、世界跳高名將饒伯森,1908年在寫給基督教青年會美國總部的年報中,介紹了奧林匹克之火傳入中國的情況。
何振梁指出,張伯苓身體力行,在中國近代體育團體的組織構建中發揮了領導者與組織者的作用,以畢生的奮鬥和追求傳播了奧林匹克精神,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現代體育先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