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大陸游客説得好不如做得好
臺灣當局多次宣稱“歡迎大陸游客赴臺”,但是在面對大陸游客赴臺銳減的境況,不是在反思工作的短板和提升暖心服務,而是一再的利用千奇百怪的招法“刁難”大陸游客。顯然,臺灣對大陸游客説得再好,不如做得好。
媒體報道,大陸游客辦入臺證現時要寫保證書等一系列繁瑣手續,而且還要問一些“男女交往多久”等奇怪問題,並要求補辦一堆證件,這不僅影響了大陸游客赴臺的速度,還讓大陸游客在“煎熬”中降低了赴臺意願。
措施與民意脫節。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後,大陸游客貢獻了臺灣觀光旅遊收益達4600億元新台幣的一半。大陸游客赴臺人數減少,使臺灣零售業、餐飲業和觀光業整個産業鏈影響較大,而蔡當局卻沒有回應民眾“改善兩岸關係”的呼聲,執意推動所謂的“新南向政策”,企圖以東南亞旅客添補大陸游客減少的缺口。但是,消費力和購買力都無法與大陸游客相比。人數上,雖然東南年旅客今年人數增加了32萬人次,但難以彌補減少的約91萬人次大陸游客。消費上,島內業界人士分析,臺灣全年觀光收入損失可能會達到743.3億元新台幣,而東南亞旅客卻只能增加約77億元觀光收入。清楚的經濟賬本,蔡當局還能裝睡多久呢?
拯救與民願脫鉤。臺灣當局推出的鼓勵境外旅遊團體赴臺發放補貼款400元至1000元新台幣,對觀光業者補貼3億元新台幣,並且拋出了減稅的招法,但是“治標不治本”對策,最終只會是杯水車薪,竹籃打水,最終“損失一個大陸游客,10個泰國客難以補回”。就連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都“潑了涼水”,直言減免項目皆是地方稅,若事先沒講好,不僅對目標沒幫助,還會引起紛爭。看來,這種“畫餅充饑”招法又要“胎死腹中”了。臺當局相關部門雖然表示歡迎大陸游客赴臺灣觀光,但是説一套做一套,對大陸游客申請個人遊入臺證所需要提供的數據越來越嚴苛,們申辦入臺手續環節更多了,要求的手續更繁瑣了。臺灣有關部門多次發佈數據顯示,大陸游客赴臺有回暖的跡象。但是,這種靠數據忽悠民眾的招法並不管用,民眾也不會認可。臺灣民眾認為“日子好不好,蔡當局揣著明白裝糊塗”。
對策與民聲脫軌。臺灣當局“交通部觀光局”修正公佈“旅行業接待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旅遊團品質注意事項”,主要以提升大陸游客赴臺旅遊品質為目的,其中8天7夜旅行團得每團提供2位遊覽車駕駛以落實輪替,高單價購物店不能超過3站等。提升旅客赴臺的旅遊品質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只有暖心、實惠的旅遊品質才能讓大陸游客充分感受到“不虛此行”。然後,看似比較暖心的政策,但實際效果卻要經得起真真切切的檢驗,華而不實或者是霧裏看花式的表面文章,還不如沒有的好。對於此項政策,臺灣旅遊業者認為大陸游客團赴臺已經很少,若8天行程再增加1名駕駛,將使支出大幅增加,業者會更難經營;至於對住宿和購物店的規定,由於大陸游客越來越少,業者彼此削價競爭,品質是否能提高仍有待觀望,同時,在大陸游客少且競爭激烈情況下,市場殺價仍難遏止,旅遊品質是否能有效提升還很難説。
從臺灣當局對待大陸游客的所作所為,我們就可以發現他們宣稱對大陸游客的善意有多麼虛偽,承諾是如何變成謊言的,又是如何讓大陸游客赴臺的意願越來越低、心越來越冷的。
説得再好,不如做得好。臺灣當局為吸引更多大陸游客赴臺觀光,説的好而做的並不好。尤其是對大陸游客赴臺的安全保障是永遠停留在“嘴上”,而沒有具體落實到行動上。同時,還在審批、許可權、手續上一再的“刁難”大陸游客,既讓大陸游客傷心又無奈。蔡當局利用嚴審的手段,對大陸游客猶如“防賊”一般,不僅嚴重影響了大陸游客赴臺的積極性,更傷害了大陸游客赴臺的心靈和熱度。不管是臺灣“陸委會”的“不得不然的一種管制措施”,還是臺“移民署”的“若有懷疑文件不實、赴臺次數過於頻繁、可能來臺犯罪或逾停,都會從嚴審查”,這既不是歡迎大陸游客的誠意,也不是改善兩岸關係的善意。
所以,奉勸臺灣當局拿出誠心和善意,對大陸游客的善意和保障,不僅僅要説得好,更要做得到、做得好,真正讓大陸游客從內心感受到這份真情與善意,並順應民眾的期盼呼聲改善兩岸關係,推行切實可行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