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多次路過圓山飯店。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圓山飯店建築飛檐翹角,古樸端莊,顏色雖艷,但與周圍山色融為一體,仿佛它天生就該建在這圓山之顛。
據説這14層高的圓山飯店是宋美齡主導修建的。宋看中的是這圓山的風景秀麗和風水之利。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看中這風景的,不僅是宋美齡,捷足先登的卻是日本殖民者。飯店原址上,原來就建有日本殖民者在臺灣最大的神社一一台灣神社。
臺灣神社建於1901年,它主要是紀念日本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北白川宮能久何許人也?此人乃1895年日本殖民者武裝佔領臺灣的近衛師團長。1895年5月29日下午,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第一旅團在臺灣澳底灣鹽寮登陸,開始他在臺灣的屠殺征服之旅。臺北陷落後,北白川宮能久于6月11日騎馬從臺北城北門進入臺北。然後,率部橫掃中壢、楊梅、大湖口,佔領新竹城。7月17日,日軍在三角湧(三峽)遭客家義軍頑強抵抗,傷亡慘重,佔領後將三角湧焚燬殆盡。而後,近衛師團在其他日軍的配合下,一路向南摧毀抗日義軍在新竹尖筆山、彰化八卦山的抵抗,直逼臺南城下。10月22日,日軍進入臺南城,日本宣佈佔領臺灣。在這短短的5個多月裏,臺灣軍民14000多人死於日軍炮火屠刀下。北白川宮能久于10月28日在臺南死亡。他的死因,一説是在臺南蕭垅(佳裏)遭抗日義軍突襲,被大刀砍殺,一説是染瘧疾不治而亡。他是日軍死於佔領臺灣期間的最高長官。這個雙手沾滿臺灣軍民鮮血的劊子手,被日本譽為“平臺之神”。
日本殖民政府的第4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主導修建了臺灣神社。當時被認為風水佳地劍潭山是法國領事館的租界,總督府強烈施壓,拆遷了法國領事館。臺灣神社是全臺面積最大的神社,佔地面積達5公頃,並設立了火車站,興建了連接基隆河兩岸的明治大橋,修築了敕使大道連接明治橋與神社。1923年4月12日裕仁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到臺灣時,也專程到臺灣神社參拜。臺灣總督府把每年的10月28日(北白川宮能久死亡日)的“臺灣神社祭”定為官定祝祭日,全島放假一天。1937年後的“皇民化”運動時期,殖民政府借由參拜神社,培養臺灣人信仰神道、效忠天皇、熱愛帝國的皇民思想,動員臺灣人投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1942年10月28、29日臺灣神社舉行大祭,參拜者高達15萬多人。許多臺灣高山民眾也都被動員來參拜臺灣神社。皇民化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部分臺灣人的文化認同,當皇民,成為臺灣人提高社會地位、改善生存環境的一個重要通路。殖民後期,許多臺灣青年踴躍參軍,有20多萬台灣青年被投入東南亞戰場。臺灣神社及遍及全臺各地的神社應該起到了極大的催化作用。
也許冥冥之中昭示殖民統治即將滅亡。1944年10月25日,離臺灣神社“神社祭”還有3日,一架準備降落松山機場的飛機失事墜毀在神社附近,引發大火燒燬了臺灣神社。此時,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敗相已露,無力重修神社。臺灣光復後,國民黨當局在臺灣神社原址興建臺灣大飯店。1952年宋美齡的“臺灣省敦睦聯誼會”接手經營,改名為圓山大飯店。1973年改建成14層的古色古香大樓。
圓山飯店,建築壯觀,彩畫梁、丹珠園柱,採用相當多龍形雕刻,又被稱為“龍宮”,至今仍然是臺北市的標誌性建築。
只是,看今日之臺灣,臺灣神社已倒,但皇民文化仍在。圓山飯店巍峨,卻未驅走殖民幽靈。
2015年,新上任的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對在1970年代《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過程中改作忠烈祠的桃園神社進行整修,恢復日本神社名稱。日本神社與抗日英烈併為一室,這是何等的滑稽之事。民進黨執政後,像桃園這樣恢復殖民象徵的怪事層出不窮、數不勝數。大肆修復殖民時代神社、鳥居,是民進黨從骨子裏流出來的媚日真情。究其源頭,就在於日本50年殖民特別是最後數年皇民化的遺毒。民進黨反中,從文化上講就是臺灣殖民地文化中派生出的對祖國的疏離與對抗。
我曾經入住過圓山飯店。那天大雨滂沱,雨水順著飯店前挑的屋檐傾瀉而下,形成一道水簾,眼前一片水霧,遠處的高架橋不見了、基隆河不見了、101大樓不見了。我在想,在民進黨的操弄下,以“臺獨”為表現形式的皇民化思想,就象這道雨簾一樣,遮住了臺灣人對大陸祖國的情感認同,他們把中國人與臺灣人之間劃上了一條壕溝。
但是,雨來終有雨去時。歷史的迷霧終會散去,臺灣人民終會從迷茫中醒來,臺灣民眾心理上的“臺灣神社”終會徹底倒坍。(台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