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陸看臺灣】我所經歷的颱風,有多可怕?
歡迎收聽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錄製的原創音頻節目——《我在大陸看臺灣》
前一陣臺灣慘遭尼伯特颱風襲擊,電視畫面或網路新聞都能看出臺灣一片狼藉,像是被原子彈轟過的樣子。
就算如此,大多數大陸朋友,沒有親身經歷過颱風,還是無法想像颱風的可怕,就像我也無法想像龍捲風的可怕。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經歷過的颱風吧。
臺灣雖然是個寶島,但它有兩大令人聞之色變的災難,一是地震,二就是颱風。兩者很難講誰比較可怕,應該是都很可怕。在臺灣,如果被暴怒的人無端飆一頓,我們叫“掃到颱風尾”,但這仍然不能形容颱風的可怕于萬一。很多大陸朋友問我:颱風不過就是個大風,比較大的空氣對流罷了,又不是龍捲風,有這麼厲害嗎?
當然有。颱風不只是個風,而是一種在熱帶太平洋地區産生的氣候現象,七到十月的夏季生成最頻繁。氣象圖上,它看起來就像個小白球,被氣壓牽引往西或西北走,順時針旋轉著移動,可能越長越大,甚至長出個明顯的颱風中心,就叫“颱風眼”,威力一天天增強。
它是一種夾帶豪雨強風的氣候現象,撲天蓋地而來,並根據其中心風速來分類為輕度、中度、強烈。強烈颱風,能刮出16級的風力,風力時速可達185公里以上,已可掀掉屋頂或樹木連根拔起。中度颱風的能量,相當於上百個氫彈、或10億噸黃色炸藥。
臺灣夏秋是颱風旺季,輕則微風吹拂,重則洪水,唯一的好處是有颱風假。
颱風每年必到臺灣報到,不可能不來。根據統計,近100年來“侵襲”臺灣的颱風高達348個,平均每年3到4個,一年可多達8個颱風來拜訪,並且最常在8月襲臺。“登陸”的颱風則有176次(登陸,指的是颱風眼進入陸地範圍,也就是颱風暴風圈差不多籠罩整個臺灣),最常登陸的地點則是臺灣東部的花蓮臺東。對了,花蓮也是臺灣地震最頻繁的地方,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啊。
暴風圈大小及結構,或許能夠評斷颱風的強度,但是颱風實際侵襲陸地時,究竟會刮多強的風、下多大的雨,這很難説,因為和地形及各種不可控因素相關。所以,颱風到底要不要放假這件事讓臺灣氣象局非常傷腦筋。只要氣象局發佈了陸上颱風警報,臺灣人肯定打開電視或上網等“颱風假”的消息。所以臺灣網路上有一張圖很受歡迎:“本島不歡迎未達放假標準之颱風”。
臺灣春季常乾旱,指望梅雨帶來雨量,要是梅雨不給力的話,颱風帶來的豪雨,一次就能將水庫喂飽,一年就指這活著了;但颱風的風雨太大,這一年就難過了,産生的損失與破壞多達億計。臺北人一定記得,納莉颱風水淹臺北市大動脈:忠孝東路,造成捷運線停擺半年;而住在南投的人,連續幾年的道格、賀伯、桃芝和敏督利四個颱風讓一整條溪的沿岸房舍田園被衝垮;強臺莫拉克,讓臺灣49條橋梁斷裂,並讓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整個滅村,數百人命喪一夕。低窪沿海地區,逢臺必淹,河道氾濫那就更是家常便飯了。
我小時住的眷村也是逢臺必淹,可説是“身經百淹”。以前我對於颱風深惡痛絕,不過,離開臺灣八年了,聽到颱風的新聞,竟然有點懷念了…… (作者:到尾)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聲明:本文為投稿作品,作者觀點與台灣網無關。如有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與作者姓名。謝謝合作。)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