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劃:張潔
《泰坦尼克號》重映:美好的記憶即是永恒
100年前的4月10日,滿載財富與夢想的“夢之船”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開始了舉世矚目的處女航行。15年前,電影《泰坦尼克號》席捲全球票房。15年後的起航100年紀念日,電影重映。有懷念、有感動、有期待,3D技術的運用,鏡頭的刪減修改,演員和導演的人生境遇,無一例外成為關注的焦點。
<參與討論>
3D是故意不突出的噱頭
此次詹姆斯 卡梅隆的轉制更注重人物情感面的烘托,但在那些理所應當“直戳眼球”的大場面中,3D效果卻不甚突出。好萊塢研究學者蔣勇接受記者採訪時,對這次卡梅隆3D轉制效果給出了褒獎,還特別舉出《雷神》、《諸神之怒》等2D轉制3D的例子,“這些影片在拍攝時就已經為後期轉3D做打算了,所以製作團隊把一些需要轉制的畫面和元素在拍的時候重點突出其縱深感,而《泰坦尼克號》當時在拍攝時並沒有這樣的考慮,所以影片做到這樣很不容易。”
3D是大餐還是冷飯?
《泰坦尼克號》3D版沒有如預期般拿到北美的票房冠軍,在中國市場卻被廣泛看好。如果真的飆出票房神話,估計能把張藝謀氣得自廢武功。當前,《泰坦尼克號》這盤冷了15年的剩飯,被異口同聲地説成是一盤香噴噴的大餐,打的是懷舊牌,圈的是中國銀子,如同奢侈品在中國的消費膨脹,説白了有“人傻錢多”之嫌疑。
3D誠可貴 情懷價更高
原來的拷貝沒有經過足夠細緻的修復,色澤、受當時技術限制導致的一些場面本身的缺陷,都顯出它本身的年代感,加上3D化後亮度也遭到破壞,首先必須接受畫質不夠精細的缺陷;而3D化也沒有完全處理好所有鏡頭視覺比例,以致有些鏡頭人臉明顯變形。3D版《泰坦尼克號》不是一部全新的電影,用現今的技術指標來評判太苛刻,但也別抱著過高的期待,那些細節留給技術宅們摳;如果想保留感情的純潔性,私以為2D版本未必不是更好的選擇。
愛是我心永恒的回憶
《泰坦尼克號》的故事之所以讓人心醉,是因為故事自始至終全都發生在船上,一個架空的世界,沒有干擾。而現實的生活是,你早晚會下了這艘船,那時候的羅絲怎麼辦?流浪的生活有多美好?我的看法很悲觀。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需要這艘船和船上的故事,它值得我們去冒險。十幾年了,我們仍在這部電影中追懷和反芻,是因為人類絕對有共同的夢想,而泰坦尼克號上面發生的事情,接近其中之一。
逸聞:關於羅絲仰望的那片星空
大導演卡梅隆幾乎沒有對15年前的原作做過任何修改,只有一個地方例外——女主角羅絲在浮木上仰望過的那片星空。有報道説,這修改源自於美國頂尖天文學家尼爾 迪格拉斯 泰森的一封電子郵件。科學家在郵件中指出了電影的一個錯誤: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也就是1912年的大西洋,當羅絲躺在那塊漂浮的木板上仰望時,她不可能看到那樣的星空。儘管提起這茬卡梅隆有些罵罵咧咧的,但他還是向泰森要去了1912年4月15日4時20分大西洋上空的正確星圖,並把它整進了3D版電影裏。而泰森先生也頗為得意地群發了一封電郵,將這結果告訴了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同事們。
戲裏戲外:15年後的那些人
一部偉大的電影足以改變人的一生。如今,卡梅隆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轉制自己的經典作品,凱特將帶著兩個孩子走進影院一同重溫15年前的自己,萊昂納多仍然向著奧斯卡影帝的寶座不懈努力著。《泰坦尼克號》戲裏戲外的故事告訴我們:災難是一時的,如同輝煌也是一時的,時間總是在繼續。
更多>>
往期回顧
關注:捲煙入圍“科技進步獎”惹爭議
深度:蘇貞昌黨魁之路腹背受敵
第3波陸資入島:“寬”還是“嚴”?
41新攻略:愚樂、整蠱兩不誤
聚焦:“臺灣剩女”問題是誰錯?
深度:一場“轟轟烈烈”的“救扁大戲”
關注:男孩危機與男子中學
盤點臺灣自力更生的富二代、官二代
更多>>
熱評排行
建構兩岸求同存異多元路徑
特赦陳水扁連署給民進黨一個大難題
民進黨黨魁選舉激戰 蘇貞昌兩岸政策難
博鰲“李吳會”凸顯的兩大關鍵詞
赴臺個人遊增試點 兩岸互信逐步深化
保護個人資訊,國標線要充高壓電
“禁酒辦”是一塊不招人待見的招牌
“禁止男女同學獨處”是教育的慵懶
一樣的電影內容,僅是2D與3D的區別,一樣的觀眾,看到的是流金的歲月。15年前和你一起看《泰坦尼克號》的人在哪?15年後重溫這部巨作,當《我心永恒》的旋律重新響起,相信這一刻我們都能相信:美好的記憶從來都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