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象欠佳
蔡英文今年55歲,形象清新,從財經幕僚化身政黨領袖,以三年的黨主席資歷打造出“總統”的聲望,沒有傳統政客的包袱,符合民進黨世代交替的布局。
蘇貞昌己經64歲,年齡上不佔優勢。與其同屬“美麗島律師世代”的陳水扁、謝長廷等黨內大佬基本都已淡出權力核心,蘇還在政壇上苦苦掙扎,並不符合選民喜新厭舊的習性。
另一方面,去年“五都”選舉中,蘇不肯就范自行宣布參選臺北市,造成北“二都”雙輸。蔡英文“以黨為先”,低調參選新北市,並實現了綠營選票的突破性增長,政治形象明顯優于蘇貞昌。
實力不濟
蔡英文就任民進黨主席以來,獲得黨內跨派係支持,成為民進黨自丟失執政權後實力強勁反彈的功臣,其在黨內的地位、聲望幾乎無人可比,無人可及。
蘇貞昌,一場難看的臺北市長戰績,讓其精心鋪陳的“總統”之路充滿荊棘,黨內逼蘇隱退暗流四起,人氣及聲望上明顯不及蔡,更何況蘇沒有黨職與公職,沒有可揮灑的政治舞臺,僅靠個人班底提升人氣,與有黨主席之職的蔡相比,政治資源明顯不佔優勢。
策略不當
蘇貞昌由于沒有像蔡英文擁有黨的資源,有其他派係的協力,有各種力量的支持,所以只好打起以下對上的基層對抗眾層的肉搏戰,靠勤走基層打初選,但實際效果非常有限。同時面對蔡陣營的“藍營暗挺”、“唯一支持”、“蔡馬馬”的選舉操作手法,蘇貞昌非但沒有“以牙還牙”,還呼吁自己的支持者要多忍耐,以“弱者”形象迎戰,妄圖以“同情牌”、“團結牌”獲取民眾支持,但並未達到預期效果。蔡的選戰策略在民眾中已經發酵,並有效拉抬了蔡的民意支持度,蘇對此估計不足,最終飲恨敗北。
奧援不多
蔡英文表態參選後,民進黨多個派係如前新係、謝係、遊係、扁係、“公媽派”等幾乎一面倒挺蔡。前新係與蔡較有默契,幾位大佬已是蔡智庫的關鍵成員,數人成為蔡競選班底重要成員;謝長廷公開挺蔡,黨內有“蔡謝結盟”之說,甚至傳出“蔡謝配”。蔡的競選班底,幾乎囊括了黨內各派係人馬,顯示出已經獲得跨派係支持。“獨派”力量也是傾力相挺,“臺獨”大佬史明、辜寬敏及多個“本土社團”公開予以支持,史明表示選“總統”還是蔡“比較適當”;“臺灣聯盟”專門召開記者會,宣布支持蔡英文。反觀蘇貞昌只有蘇係、部分新係臺面下抬轎,以及幾位不方便公開化的地方縣市長及民意代表相挺,支持基礎明顯不佔優勢。
規則不利
此次民進黨內初選,提名遊戲規則改採完全民調,取代原有黨員投票與民調二階段初選機制,規則設計上蘇貞昌明顯處于劣勢。“全民調”排除了黨員投票,這對于沒有黨內派係實力的蔡英文來說,避免了最不利的黨內派係競爭因素。另一方面,“全民調”不再採取“排藍形式”,有利于走溫柔路線的蔡英文吸引中間選民的支持。
延伸閱讀
初選結果充滿“不公”民進黨要沉淀並不容易
關心民進黨初選的公平性,是因為初選不公平的伎倆,有可能在正式的選舉中被運用,屆時恐怕就不是道歉或罰款了事。若是在不對的時間公布民調數字,影響所及的是民眾未來四年的幸福,豈可等閒視之!不論初選的紛爭是候選人親自下令,或者是幕僚護主心切所為,都讓這場號稱要公平的初選變得不公平,所以民進黨要沉淀並不容易。【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