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七十年的發展和啟示(六):兩岸“一家親”和“命運共同體”理念漸入人心
【兩岸快評第443期】
兩岸關係七十年的發展和啟示(六)
接上篇:
六、兩岸“一家親”和“命運共同體”理念漸入人心
兩岸關係的發展,適應發展的思想、情感、認知,是更深層、更起作用的內在動力。
兩岸隔絕狀態打破以前,臺灣與大陸一水之隔、槍炮相向,兩岸同胞飽受骨肉分離、音訊斷絕的苦痛;兩岸交往以來,廣大臺灣同胞幾經兩岸關係緊張對抗與和平發展不同狀態的切身體驗,越來越認識到兩岸原本同根、同宗、同文,認識到“兩岸一家”“命運與共”是歷史、也當是現實和未來。臺灣一些政黨和政治人士越來越明確地打出了“兩岸一家親”的旗幟。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最為人關注的臺北、高雄,選舉結果被輿論認定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兩岸一家”、“命運與共”的主張符合臺灣主流民意。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到提出“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一家親”,多次強調兩岸同胞都是中華兒女,都是民族復興、國家統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獲益者”,強調“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在此思想引領下,祖國大陸陸續主動採取積極作為,為臺灣同胞來大陸參訪、求學、就業、創業、居住、生活提供方便,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對臺灣地區居民往來大陸免簽注手續並實行卡式臺胞證,修訂《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為臺灣同胞投資興業創造更加便利公平的法治環境,設立“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引導臺商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援臺企轉型升級、上市融資,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31條措施”)及近30個省區市配套措施,啟用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取消臺灣居民就業許可證等等,激發臺灣各界形成新一波“大陸熱”,參與其間者甚至包括當年“反服貿協議”的參加者及其親友,令人感慨。
需要強調的是,祖國大陸歷來高度重視“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歸根到底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習近平總書記還進一步指出:“從根本上説,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正是祖國大陸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外交各領域持續高效的“發展進步”,在極大增強“自己”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同時,也極大增進了對臺灣同胞的吸引力、親和力、凝聚力。“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決定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決定祖國大陸在兩岸關係中居於應有的主體地位、採取積極的主動作為、發揮有效的主導作用。
“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漸入人心,有利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進兩岸同屬中華經濟的制度化建設、推進兩岸同屬中華文化的精神家園建設,不斷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走向和平統一的社會基礎、民意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兩岸融合發展的過程,實為和平統一的漸進過程;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就是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已在路上。
兩岸關係70年,從交戰到交流、從對峙到對話、從隔絕到往來,有明爭暗鬥、有敵視對峙、緊張僵滯、有和平發展。在各種狀態都經歷過後,兩岸同胞、兩岸各方應該都有深切感受和明確認知。
——兩岸本為一家,兄弟雖然“鬩于墻”,但應“外禦其侮”;
——兩岸“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兩岸同胞骨肉天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兩岸和則利、鬥則害,統則福、分則禍;
——兩岸統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最符合臺灣同胞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最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
——兩岸實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家裏事由家裏人商量著辦,不允許任何外人插手。
——兩岸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是通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到統一;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兩岸攜手同心,推己及人、以民為本,聚同化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當水到渠成。
毋庸置疑,兩岸關係70年曆程的深刻啟示,將為兩岸同胞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予以有效導引。(羅華慶)
本系列文章連載結束,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