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蔡當局錯誤頻出是國民黨再起的機會

2016-06-12 13: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分析指出,蔡英文上臺後的兩岸思維與執政作為“散、亂、爛”,讓國民黨未來發展東山再起又有了餘地,國民黨要善於判斷形勢,扮演好在野黨,努力改革與進取,抓住這個重新再起的機會。

  全文內容如下:

  在接連遭遇兩次重大選舉大敗之後,國民黨目前處於歷史上最困難時期,悲觀主義與失敗主義情緒在黨內漫延,許多人對國民黨的未來發展持悲觀看法。不過,蔡英文上臺後的兩岸思維與執政作為“散、亂、爛”,讓國民黨未來發展東山再起又有了餘地。

  民進黨上臺尚不足月,處理政務就屢屢犯錯,不僅兩岸關係陷僵局,而且對內部事務處理也不當,讓民眾一眼看穿了民進黨執政的無知與無能。民進黨不是新手上臺處理政務生疏,問題在於民進黨過去為了“打馬”不顧是非對錯,一切只為反對而反對,一切只為“打馬”與“辱馬”,一切只為“反中”與“仇中”,從而給自己的上臺執政挖了一個大坑,這必然會致使其政策論述前後矛盾,無法自圓其説,自己必須硬著頭皮往下跳。蔡英文、民進黨這是自作自受,自己種的政治惡果必將自己來品嘗。

  蔡英文及其執政團隊如果繼續這樣幹下去,自我矛盾、自我否定的政策現象會不斷出現, “發夾彎”將成為蔡英文的新標簽,而且,因兩岸關係形勢逆轉、兩岸經貿緊縮以及烏托邦式的經濟能源政策,蔡英文當局承諾的經濟社會民生政策主張一個也實現不了,這必會加速臺灣經濟衰落,陷入更大的困境,讓民眾看破蔡英文是一顆真正的“空心菜”。未來民進黨的執政過程與結局如果用公式錶示就是:“發夾彎”+“空心菜”=執政失敗。民進黨執政失敗,就是在為國民黨再起創造條件與機會,似乎臺灣政黨輪替擺脫不了“不是在野黨有多大改革與進步,而是執政者政績不佳讓民眾選擇變天”這一規律。

  從目前民進黨的執政表現就可預知其未來的結果,蔡英文與民進黨不會是一個成功的執政者,更可能是一個失敗的執政者。在此情況下,國民黨沒有心灰意冷與喪失信心的必要,而要堅持正確的政治路線與方向,大膽改革,經營基礎,理性問政,為臺灣發展尋找新希望,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謀出路,一定會有再起之日。

  國民黨一定要堅定高舉維護“一中憲法”的大旗,堅持“九二共識”的正確立場,敢於揭穿民進黨借“憲法”之名行掏空“憲法一中”之實的伎倆。臺灣與大陸“同屬一中”,這是“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國民黨必須堅持的政治路線,也是與民進黨兩岸“一邊一國”定位的本質區別,國民黨一定要用法律的正義手段揭穿民進黨的假面具。民進黨因否定“九二共識”,無法與大陸建立政治互信,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破壞者與阻礙者,這成為民進黨執政的最大困境之一。民進黨無意、無能力處理兩岸問題,也是國民黨重新再起的機會,國民黨絕不能走民進黨的政治路線,不能與狼共舞,否則,國民黨無法重新再起。可以説,未來歷史發展將會證明,民進黨因兩岸關係政策埋葬了自己,卻因此拯救了國民黨。

  國民黨要堅定認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同是炎黃子孫這一民族認同正道。蔡英文在就職典禮中不僅不提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不提炎黃子孫,而且當政後民進黨大搞“去中國化”與“文化臺獨”活動,還不再遙祭中山陵、黃帝陵,這是要區隔中華民族,消滅中華文化,要切割臺灣與中國、中華的一切聯繫與象徵。蔡英文與民進黨在精神上“掏空臺灣”,“掏空”臺灣固有的中華文化與華夏文明的價值,結果將毒害臺灣下一代,摧毀臺灣。國民黨要善於打好中華文化這張牌,堅決反對民進黨的“文化臺獨”,弘揚中華文化,留住臺灣的中華血脈,讓民眾共用中華民族之榮耀,這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另一本質區別,也是重新再起的重要一環。

  國民黨要通過民間機構與機制,積極扮演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角色。在蔡英文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高層或原有兩會互動機制停止運作之後,國民黨要以在野與民間的角色,通過國共互動等平臺,通過民間社會的力量發揮積極的替代作用,為民爭利,重新贏得民心。

  目前,國民黨仍然是臺灣最大的在野黨,要扮演好民主政治的監督角色,要宣揚臺灣不能沒有國民黨,“國民黨不倒,臺灣會更好”,臺灣民主發展不能讓民進黨“一黨獨大”、“一黨獨霸”,為所欲為、胡作非為。國民黨該出手時就要出手,反對與制止民進黨的錯誤政策與執政,為臺灣的政治改革與社會進步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國民黨也要學習民進黨的長處與優點,要向下紮根,重走經營基層的群眾路線,大膽起用青年人,爭取青年人。

  總之,民進黨實現“完全執政”,蔡英文當局的執政表現卻已破綻百齣,讓民眾大失所望,而且在其錯誤的政治路線與兩岸政策之下必然會越來越錯,錯越來越多。這會讓臺灣民眾重新反思,也會為國民黨的重新再起創造條件。國民黨要善於判斷形勢,扮演好在野黨,努力改革與進取,抓住這個重新再起的機會。(王建民,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