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森:相互展現誠意 兩岸一定愈來愈好
林中森説,臺灣也正推動黃金十年願景,馬英九宣示將實踐活力經濟、公義社會、廉能政府、優質文教、永續環境、全面建設和平兩岸及友善國際等八大願景,營造臺灣成為全球創新研發中心、亞太經貿樞紐、臺商營運總部、外商區域總部,要讓臺灣成為世界和平維護者、人道援助提供者、文化交流推動者、科技商機創新者、中華文化領航者。
現在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林中森表示,外匯存底破4兆美元,輸出、輸入都是全球第一,外資吸引全球第二,是全球最重要的工廠與市場。臺灣也得到國際上很高的評價,去年國際競爭力評比,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評定臺灣名列第13,世界經濟論壇(WEF) 評定臺灣名列第14,世界銀行(WB)評列經商便利度臺灣名列全球第19,與馬英九就職之初的第61名相較已進步42名,美國BERI評定臺灣為全球投資風險最小的三個經濟體之一,臺灣的失業率已降至3.9%,經濟指標均呈正向發展,這些都是兩岸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具體成果。
林中森説,這幾年大陸正在致力進行經濟轉型,“十二五規劃”中的新型城鎮化、綠能環保、智慧城市等戰略規劃,就包括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科技、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戰略型産業;臺灣也正推動生物科技、綠色能源、觀光服務、醫療照顧、文化創意、精緻農業等六大新興産業,以及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雲端運算、發明專利産業化等四項智慧型産業。臺商不只要配合政策搭上順風車,更應深切體認大陸經濟情況的新常態,未來將由高速成長轉為中高速成長,經濟結構將不斷優化升級,經濟動能將逐漸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為創新驅動,積極配合大陸這一波活化內需市場的商機進行轉型升級,同時進行品牌化、網路化和規模化。
林中森進一步指出,在大陸目前政策下,大陸勞工的工資未來五年內一定會倍增,臺商要尋找便宜的勞力,可能性越來越低,且缺工問題也將成為“新常態”,除應善用工具機、機器人等新科技,以自動化降低人力成本外,最大的關鍵還是要推動技術創新、營運創新,開創品牌及通路,並爭取政策支援,開拓內需及國際市場,提升競爭力。
以服務業為例,林中森説,大陸服務業的GDP佔比僅達46%,臺商對大陸服務業市場的投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十二五規劃將服務業大發展列為重要政策,未來兩岸服務業商機潛力很大。服務業是臺灣的強項,兩岸服務業合作也具有相當的互補性,對大、中、小企業均有利。過去臺商中,從早年丹尼斯百貨在河南的發展,數百家永和豆漿店在各地大放異彩。近年也有85度C 、兩岸咖啡及一茶一座等新興麵包餐飲在大陸令人稱頌。當前臺灣已經邁入後工業化社會,服務業儼然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臺灣服務業佔GDP比重已超過7成,所吸納的就業人數約佔總就業人數的60%。加快臺灣服務業的轉型與升級及拓展市場也是迫在眉睫。大陸龐大的市場剛好可以提供臺灣服務業發展的最大契機。
林中森向臺商建議,臺商在大陸正面對大陸國家企業、民間企業和外資與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如果沒有將大陸新的需求和臺灣自己的經濟優勢結合起來,找尋優勢互補的適當結合點,勢將面臨嚴峻的挑戰。這也是他個人這兩年多來為什麼勤訪大陸關懷臺商、傾聽臺商心聲,全力協助臺商解決困難的主要原因。全球經濟正在進行一波波新的洗牌,臺商在大陸打拼不僅要推動轉型升級,掌握市場機制,政府的協助排難解紛更是關鍵。臺商不怕競爭,而是怕不公平的競爭。例如,中韓簽訂的FTA將在近期生效,臺灣與韓國在大陸的角逐就會陷入不公平的競爭,期待兩岸已簽署的各項經貿協議,能儘速生效,並一一落實,尚未簽署的能積極協商,儘速簽署,並順利生效,落實協助臺商提升競爭力。
林中森還説,除了轉型升級,臺商也要嚴肅處理“工安”問題。去(103)年8月,江蘇昆山中榮金屬發生爆炸意外事故,造成數百人傷亡,不僅對員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也會造成社會不安,並嚴重打擊企業信譽。經過中榮事件,大陸會對企業進行更加嚴格的工安檢查,但即使沒有此一因素,臺商也應自我要求,務必以零事故、零傷害為最高標準,如此企業經營才能可長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