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謝楠:兩岸經貿合作應當深化而不是倒退

2014-08-07 10: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二、會議結論直接回應了島內民生訴求,但未來效果不容樂觀

  經反覆協商,會議以臺灣如何應對國際經濟競爭為核心議題,確定兩大主題:全球化趨勢下臺灣經濟發展策略、臺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經貿策略。前者主要討論在全球化競爭下,如何提升臺灣産業競爭力、解決青年群體發展問題、縮小島內弱勢群體以及平衡島內區域差異,直接回應了島內民眾的民生訴求。會議結論開出的藥方包括:

  一是通過增加多元産業政策工具,如建立産業再造基金、改革財政稅收體制,鬆綁相關法律法規,推動産業轉型,發展創新經濟,強化産業面對全球化競爭力。二是通過重新強化技職教育、擴大産學合作、鼓勵青年創業,對青年提供由教育、立業到安家的整體性協助,有效改變青年失業狀況和低薪狀況。三是通過設立跨部門協調平臺、對資本所得徵稅、擴大福利開支,逐步改善所得分配惡化狀況,並通過發展在地企業和社會企業,縮小島內區域發展差異。

  會議強調臺灣在推進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時,必須兼顧發展與公平。會議結論將青年發展問題、弱勢群體問題與臺灣産業轉型問題並列,提出了一整套社會政策設計方案,反映了馬當局對“太陽花學運”所體現的“世代正義”、“貧富分化”問題的重視,這無疑是一種進步,值得肯定。但客觀而言,馬當局未來政策能否落地,一看自身財政資源是否充沛,二看黨、政、院能否密切配合,而這兩點都不樂觀。一方面馬當局財政實力已捉襟見肘,“中央”財政赤字年年攀升,很難在輔助産業轉型和擴大社會福利方面齊頭並進;另一方面,藍營內部矛盾重重,此次會議並無國民黨籍“立委”參加,未來政策法律能否得到“立法院”支援,不得而知。

  從近期爆發的“監委人事案”可見馬當局已陷入“黨機器失靈”、“行政系統失能”、“立法院失控”三重危機迭加的“治理困境”。如果未來馬當局不能有效走出“領導危機”,此次“經貿國是會議”的諸多結論恐怕難逃束之高閣的命運。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