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李秘:解析兩岸南海合作的性質、空間和路徑

2014-04-15 13:33: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三、兩岸在政治議題上的合作

  兩岸在南海問題上具有完全一致的主權主張,兩岸共同維護南海主權似乎理所當然。所以當南海問題出現緊張,兩岸民間有一種聲音,希望兩岸能夠合作,共同維護南海主權。但是法律上,海峽兩岸仍處在內戰延續的敵對狀態,海峽兩岸互不承認對方政權的合法代表權地位。雖然目前兩岸在“同屬一個中國”的問題上有更多的共同認知,但對于“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雙方的分歧依舊,臺灣當局不願意在處理南海主權爭議的過程中被納入“一個中國”的政治框架。目前臺灣對兩岸在東海、南海事務上的政策立場,通常就是“兩段論”——“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不與大陸處理主權爭議。

  既要彰顯臺灣在南海問題中的“主權”訴求,又要避免“落入大陸一中框架的陷阱”,臺灣當局在南海問題上始終以多邊解決方案為努力目標,強調其本身作為南海問題主體方的身份,要求正視其作為“南海主權聲索國”的事實,要求被納入有關解決南海爭端議題的多邊對話機制。臺灣一直在尋找機會加入“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當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實現時,就希望從其他國家那里獲得幫助。例如,當美國建議臺灣擴建太平島通訊、救援相關設施,積極協助南海國際自由航行權的落實,以在戰略目標上與東協、日本與美國遙相呼應,互為表里。臺灣便要求華府將南海問題5國會議擴充為6方會議,容納臺灣參與,以讓臺灣在南海問題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所以,如果大陸提出要與臺灣在南海聯手維護主權時,臺灣一定會提出同樣的要求。甚至在某些臺灣學者看來,解決臺灣參與南海多邊參與的問題,兩岸在南海合作才有推進的可能性,否則,就只是民族主義想象下的美好願望。

  這樣,在目前情況下,如果大陸要與臺灣在南海主權爭議上進行合作,就變成了臺灣的國際政治參與問題。這里有兩個問題必須解決,一是臺灣參與多邊政治機制的身份問題,二是兩岸在國際多邊機制中的互動模式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兩岸才能在國際事務上建立合宜的互動架構,形成一套有效的“行為準則”。目前臺灣以“獨立關稅區”的身份參與國際經濟事務,兩岸在國際非政治性事務中有一些互動架構,如“奧運模式”、“WTO模式”等,但是如果要把這些模式應用于政治性事務,就顯得困難重重。所以在現實中,兩岸官方機構要在南海問題上直接進行政治(軍事)議題的合作,共同維護南海主權,仍有困難,目前可以採取一些迂回的方式進行合作。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