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丹偉:兩岸社會組織 跨兩岸社會的生成機制探討

2014-04-03 15: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3、社會組織的規範與價值理念

  有別於政府組織、企業,社會組織的運作依賴於其特有的規範與價值理念。兩岸之間各式社會組織怎樣確立兩岸均能接受的規範、價值理念,是兩岸社會一體化關鍵一步。

  就兩岸關係而言,信任感是兩岸統一的重要要素,也是兩岸關係能否取得實質性突破的關鍵議題。社會組織是把兩岸社會中個體的人與兩岸的政府、社會進行連接的組織仲介,是規範與價值理念相互碰撞、衝突、融合的空間。兩岸民眾個體之間的信任,在社會組織層面能否有效傳遞,社會組織的信任能否轉化為兩岸社會的整體和解、社會信任的普遍建立的資源,社會組織對於將個人凝結為相互信任、相互認同的規範與價值理念共同體是相當關鍵的。社會組織在規範與價值理念整合的作用,是兩岸社會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兩岸從功利的經濟合作走向更高層級的社會融合、政治統一的必經的中間階段。

  兩岸之間的互信,需要兩岸在交往中抱有善意,相互熟悉,逐漸接近,在尊重對方利益、情感的基礎上,達成兩岸交往的規範。兩岸互信,需要長期交往歷史的積澱,需要從社會組織這些社會的中觀層面著手。

  以兩岸族為主體,兩岸社會組織為主要組織形式的跨兩岸社會正在形成之中。跨兩岸社會呈現了公民社會的基本特徵:跨兩岸社會的相對獨立性,公民社會都是相對獨立於國家的社會自主領域,相對獨立性是公民社會存在的先決條件;跨兩岸社會的構成要素主要是各種非政府組織、社區組織、利益團體、志願性團體、社會運動;跨兩岸社會內部有一定的制度和結構,依據協商民主原則來處理各自的事務;跨兩岸社會有其自身的一整套規範與價值理念。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多元性、參與性的跨兩岸社會的發育與成長,是兩岸關係能否進一步深化合作層級的關鍵議題。(楊丹偉,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原文刊登于《臺海研究》(季刊)2013年第1期)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