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震遠:蔡英文的新論述是變相“臺獨”
爭取變被動為主動的謀略
1991年10月推出“臺獨黨綱”以來,民進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一直處於被動狀態。2000年民進黨執政前,“臺獨”一直是對民進黨最具殺傷力的“票房毒藥”。在陳水扁執政的八年中,大搞“臺獨”實際上成為其執政的核心理念、基本綱領。雖然其在島內全面推進“去中國化”等“臺獨”政策有所進展,但由於大陸強大、有效的反制,大搞“臺獨”不僅遭到嚴重挫敗,而且越來越明顯地不存在成功的可能。以至於陳水扁只能哀嘆,“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而且,大搞“臺獨”並遭到嚴重挫敗,成為導致民進黨執政陷於嚴重危機,並最終失去執政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2008年民進黨失去執政地位以來,由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巨大成效,得到包括南部民眾在內的臺灣民眾,越來越廣泛的支援、歡迎,民進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的被動局面更為嚴重,不僅是民進黨謀求重新執政的最大障礙,而且即使民進黨僥倖重新執政,肯定還將因此深陷危機之中。但是,迄今民進黨各派系都沒有放棄“臺獨”立場的跡象,而都試圖在堅持“臺獨”立場的前提下,通過運用謀略,爭取在兩岸關係上變被動為主動。蔡英文的“新論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表現。
民進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的被動局面,首先並直接表現于在島內和國民黨的較量中。實際上,直到2008年失去執政地位之前,民進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與國民黨的較量中,並沒有處於明顯的被動局面,甚至通過“抹紅”國民黨,製造相關議題,而具有相當主動的地位。但在2008年以後,由於國民黨改變了兩岸關係政策,特別是隨之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並且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導致民進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迅速陷於被動局面。2010年4月,蔡英文在與馬英九關於ECFA問題的辯論中失敗,就是重要的標誌。為了爭取在兩岸關係問題上,重新獲得針對國民黨的主動地位,消除重新執政的最主要障礙,蔡英文的相關謀略在其“新論述”中已有清晰表現。主要是,以空洞、誇張的所謂“國際戰略思考”、“穩定亞太區域安全”等,取代“九二共識”,做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接過臺灣民眾支援、歡迎的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兩岸經貿合作、交流等主張;同時,繼續“抹紅”國民黨,稱其“和而求統”、“和而必統”,從而建立其堅持“臺獨”立場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正確性、可行性,以欺騙和爭取臺灣民眾,實現變被動為主動。
民進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與大陸的較量中,始終處於嚴重的被動局面。前述民進黨深陷其中的兩岸關係的怪圈,即堅持搞“臺獨”,就必然與大陸對抗;而與大陸對抗,“臺獨”就決無可能成功,正是民進黨嚴重被動局面的表現。對於民進黨最為嚴重的是,這一在與大陸較量中的被動局面,不僅直接決定了民進黨在與國民黨較量中的被動局面,而且還決定了民進黨對內、對外政策,必然的全面被動局面。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新潮流係當然十分清楚,只要不放棄“臺獨”立場,就不可消除民進黨在與大陸較量中的被動局面,但他們卻幻想,通過謀略運用,大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容忍“臺獨”,從而至少可緩解民進黨的被動局面,減少民進黨重新執政,甚至持續執政的障礙。蔡英文的“新論述”鼓吹的“和平臺獨”,就是其謀略與幻想的集中表現。鼓吹“和平臺獨”,實際就是要測試大陸對“臺獨”的容忍程度,同時還企圖通過“和平臺獨”,爭取臺灣民眾支援,並以此向大陸施加壓力,迫使大陸容忍“臺獨”。
新潮流係是民進黨內最善於運用謀略的派系,蔡英文的“新論述”就是他們運用謀略的集中表現。在“新論述”中運用的謀略,概括地説,就是“退一步,進兩步”,其具體表現就是在不放棄“臺獨”立場的前提下,爭取減少與大陸的直接對抗,並接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等主張,以實現緩解民進黨在與國民黨較量中,尤其是與大陸較量中的被動局面,減少民進黨重新執政、持續執政的障礙。“臺獨”是民進黨“退一步”的底線,也是“進兩步”的目標;而所謂的“和”則是“退一步”的表現,也是“進兩步”的依託。總之,做為“和平臺獨新論述”,蔡英文的“新論述”充分表現了新潮流係慣用的“退一步,進兩步”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