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男:公開拒絕政黨介入 民主根基才能穩固
前幾天,臺大名醫高明見在新黨造勢晚會上講話,在全場慷慨激昂的氣勢下,他好像走錯門的客人,老實而孤單的身影,令人有點不忍。
江春男今日在臺灣《蘋果日報》中發表文章說,醫界在臺灣社會有相當聲望,但名醫不一定可以救黨救國,民進黨的沈富雄早已變成電視名嘴,親民黨的高明見,在“立委”任內無法表現,現在改替新黨站臺,好像要把專業形象拋到九霄雲外。
藍綠兩大陣營,都有數百位醫界人士聯署相挺,聲勢浩大,互別苗頭,醫界人士樂于當雙方動員造勢工具,不論理由如何堂皇,對醫界整體形象毫無好處,這種怪現象在民主國家不多見。
此種政治現在在當今臺灣,對病人多少造成幹擾。醫生與病人之間有信任關係,醫生的政治色彩,對病人多少會造成不必要的幹擾。醫生如果關心政治,有許多參與渠道,但實在不必採取集體聯署方式。
在臺灣民主化初階段,醫生扮演重要角色,海外團體更是總動員,各類聯署活動充斥文宣廣告。但隨著臺灣的民主腳步,此現象大為消退,只剩海外團體和臺商團體比較活躍,但似乎也鼓不起勁來。讓政治的還歸政治,才是比較健康的現象。
文章最後表示,如今民智大開,政治不再悲情,選舉有如家常便飯。宗教界、金融界、醫師界、法學界或學術界的聯署活動,對選票並沒有多少幫助,但卻使民間社會受到更大的政治污染。如果這些社團可以公開拒絕政黨的介入,像校園拒絕政客一樣,臺灣的民主根基才會更加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