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周:兩岸經貿屏住呼吸 等待下一次飛躍浪潮
對於兩岸的經貿與投資政策的期盼,就兩岸企業而言,用句話來説恰如其分:兩岸經貿正在屏住呼吸,等待下一次飛躍浪潮。
今天(29日)下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應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在北京會晤,實現國共兩黨的歷史性握手。
為了進一步了解連戰大陸之行的深層內涵,透析兩岸關係的未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天(28日)專訪了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副主任楊毅周。
歷史畢竟歸歷史了國共又走到一起
楊毅周説,連戰這次大陸之行,從歷史來看,是50多年來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第一次會面。內戰之後,遺留下臺灣問題,兩岸分離半個世紀。現在是兩黨結束過去、面對現實、走向未來的時候了。從連戰進大陸後引起的反響就能體會到,南京市民表現出的情感是真實的,和廣州市民對江丙坤的情感一樣,飽含著兩岸人民走到一起的強烈願望。
“歷史畢竟歸歷史了。56年來,‘臺獨’為什麼一直鬧得很兇,一個重要原因是國民黨塑造了一個反共恐共的心態,在臺灣島內造成非常深刻的負面影響。這為‘臺獨’製造了一個掌控社會的基礎,尤其是一些‘老臺獨’,受日本的‘皇民化’的影響很深。”楊毅周認為。
“國共又走到了一起,這會給臺灣很大的震撼力。”楊毅周評論説,臺灣電視臺一天24小時不斷地播放連戰的活動,臺灣老百姓通過這樣的畫面看到大陸的情況,看到大陸老百姓怎樣歡迎國民黨主席,看到了中國共産黨是什麼樣子,兩黨如何會晤等。這些場面對扭轉臺灣部分人反共恐共的心態非常重要。中國共産黨就這樣走進了臺灣老百姓的心中去,被妖魔化的形象會大幅度轉變過來,這對兩岸關係的緩和具有重要意義。
連戰的信念和臺灣的民意
連戰走到今天這一步非常不容易。他在當“行政院院長”的時候就提出兩岸雙贏經濟合作的計劃,但都被李登輝否定掉了。2002年,連戰曾表示,如果他當選“總統”,就要到大陸來訪問,但後來落選。楊毅周説,現在連戰來訪大陸,也面臨著黨內外很大的壓力,怕人家扣“紅帽子”、罵“聯共賣臺”。現在之所以能成行有幾個因素:一是信心比較足,國民黨沒垮,基礎和勢力還在,有半數的民眾在支援他們;二是臺灣社會絕不像“臺獨”勢力所説的“兩岸關係沒有和解的餘地了”;三是臺灣老百姓迫切希望找出一條更好的解決兩岸問題的路子;四是島內和諧的局面已經形成,尤其是2004年臺灣地區的“總統選舉”後,人們都厭煩那種利用老百姓的對抗來謀取自己的政治利益的風氣,所以提出族群要和解、社會要和解、政黨要和解、兩岸要和解。這種思潮在島內形成並逐步擴大。
連戰來訪大陸,民意調查顯示島內有相當一部分老百姓支援。“陳水扁開始反對,後來有所轉向。”楊毅周認為是因為有來自兩方面的壓力:一是美國對連戰來訪大陸是支援的,陳水扁沒辦法;二是陳水扁看到老百姓支援連戰,如果態度過於強硬,顯得沒有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所以,陳水扁後來不得不表示“祝福”。
楊毅周認為,陳水扁面對連戰這樣的勢頭內心肯定痛苦,隨著連宋與大陸的會面,他會感覺自己的基礎已經動搖,有被邊緣化的感覺。所以,下一步陳水扁會千方百計想辦法挽回局勢,使權力不被削弱。他有可能採取兩種辦法,要麼完全拒絕連戰訪問的成果,惡化對立形勢。另一方面,乾脆循著形勢走,等連戰回去後,把會談成果接受下來,成為他的成果,成為今後與大陸談判的基礎。
但是,楊毅周也不排除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對抗。原因有兩點,一是儘管“臺獨”基礎被逐漸瓦解,但是島內“臺獨”的相當一部分力量還在,這一塊陳水扁是要爭取的;二是美國的態度儘管希望兩岸關係不要那麼緊張,但是又不樂意見到兩岸關係合得太快,出發點是不想損害自己的利益。雖然連戰來大陸使兩岸關係緩和,但嚴峻的一面依然存在。
連戰此行談什麼
楊毅周介紹,兩岸關係以前是經濟上的合作,而政治上越走越遠。但今天,經濟的合作對政治的正面效應出現了。
“外面的反應主要看美國。美國剛開始對此事比較謹慎,認為大陸應該與臺灣的‘執政者’談。後來對連戰的支援度加深,樂意見到兩岸關係進一步改善。日本現在沒有表態。其他國家很難説得上話,主要是樂觀與支援的態度。”楊毅周説。
至於連戰此行會達成什麼樣實質性的成果,楊毅周表示,大致方向有三:一是緩和兩岸關係,改變臺灣民眾對大陸負面的看法;二是兩岸政黨的對話、交流能形成一個基本的政治共識,將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三是建立兩岸政黨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的渠道,兩黨之間會形成對話的長久機制。預計更多會談一些宏觀、未來的話題,比如兩岸合作的基礎,今後兩岸如何謀求雙贏。現實的東西與江丙坤已經談了一些,像“三通”、農産品的交流這些具體問題。估計這次會談的內容不會太多。對於兩岸的經貿與投資政策的期盼,就兩岸企業而言,用句話來説恰如其分:兩岸經貿正在屏住呼吸,等待下一次飛躍浪潮。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徐奎松)
編輯: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