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陽:國民黨“重生”的關鍵所在
三、重生的力量:理念、青年與兩岸
國民黨青年軍提出支持開放討論是否將中國國民黨去掉“中國”二字,引發各界熱議。新黨主席鬱慕明強調,臺灣現在不是“民主自由”,而是“民粹自大”,國民黨改革若是往“本土化”或“在地化”方向思考,就等于已經跳進有心人設下的陷阱。這不得不令人聯想到外界總結的國民黨敗選原因之一——喪失中心理念。的確,去掉“中國”兩字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改黨名必然要改黨章,也就意味著黨章中所有民族意識、“中國”元素都將面臨去除,這不僅牽涉到國民黨的改革,也牽涉到國民黨將在繼續肩負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重任中自廢武功;而且,國民黨追在民進黨後面“本土化”,不正好證明了民進黨等“臺獨”勢力推動“去中國化”是正確的嗎?丟了創黨精神甚至持續綠化,必難逃碎片化和分裂的隱憂。國民黨567聯盟發起人張斯綱指出,每次敗選,外界就拿“中國國民黨”這五個字來做文章,難道把“中國”兩個字拿掉,黨內人才就會突然倍增,也沒有路線之爭的問題了嗎?島內不少學者也認為:國民黨可對路線、理念進行辯論,但若將敗選歸咎于黨名,並企圖透過改名讓國民黨煥然一新,將是本末倒置。
除了找回理念,國民黨重生的第二個重要力量,就是青年。蔡英文4年前敗選後,在大學里演講、座談,成立青年軍,最終收獲了“太陽花學運”這個政治新產品;而國民黨不僅未對此加以警覺,也沒有把握住新媒體、新時代、新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甚至輕忽自己的傳統招牌產品被腐蝕。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的國民黨,如果再不知曉“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道理,浴火重生必定無望。選出新的領袖固然重要,但從長遠看,國民黨更需盡快啟動換血計劃,給年輕人更多機會,才能維持住百年老店的根深葉茂。
最後,當然是兩岸的優勢不能放棄,尤其是在民進黨至今還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未來堪憂的當下,國民黨未來在野後能夠展現愛臺護臺制衡能力的地方,正是兩岸關係。雖然此次選舉國民黨輸得一塌糊涂,但仍有許多臺灣媒體指出:說句公道話,這8年來國民黨在兩岸政策方面的掌舵還是相當受到肯定的,因為和平紅利大家都享受到了。從這個角度看,“去中國化”也絕對不會是國民黨再起的出路,反而會令其走入死胡同。
總之,國民黨的重生之路必定充滿艱難險阻,必須抱持一顆勇往直前、為民謀福的決心,必須認準正確方向、堅持正確理念,必須儲備與團結好所有的人力、物力,如此,才能在重生的土壤里茁壯成長並重新煥發出百年生機!(中國臺灣網特約評論員:肖春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