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福建”號,把臺灣帶回家

2022-06-20 10: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6月17日,全球最燃的新聞應該是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在上海下水。經中央軍委批准,該艦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舷號“18”。
  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福建艦的下水,是中國海軍戰鬥力建設的里程碑,是中國海軍跨越性發展的標誌。
  把首艘彈射型大型航母命名為“福建”號,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這個意義不僅僅因為福州是近代中國海軍的啟航地,也不僅僅因為馬尾是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的恥辱地,而是,福建艦要把臺灣帶回家!
  閩臺是血緣最近的兄弟。當臺灣少數民族逐水草獵水鹿爭領地的時候,最早來臺灣做易貨買賣的是福建人,360年前把荷蘭殖民者趕出臺灣的鄭成功是福建人,鄭成功的官兵是第一代移民臺灣的福建人,1683年統一台灣的施瑯是福建人。現在,臺灣島內所謂的“本省人”,80%以上的祖先都是福建人,他們也不是在臺灣一代一代的繁衍而來,而是繁衍與移民同時增長,在1885年臺灣建省前,臺灣的人口增長主要靠移民,一代一代的福建泉州、漳州人移民到福建省臺灣府,才形成了今天島內人群的籍貫結構。
  閩臺曆來是一家。施瑯平臺後,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當時的臺灣府與泉州府、漳州府等都是福建省的一個“地級市”。歷代科舉考試,臺灣學子都渡海到福州應試。駐守臺灣的班兵,也是由駐福建的清兵輪替。臺灣的財政開支一直由福建統籌,即使1885年清廷在臺灣設省,也給臺灣留了五年的過渡期,五年內臺灣省的財政一直由福建補助,這也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臺灣大規模實施現代化建設的底氣所在。
  閩臺榮辱共分擔。臺灣位於東西方海路要衝,當然也是列強垂涎的一塊肉,它的命運也與祖國大陸一起沉浮,臺灣有事福建當然首當其衝。1874年,日本藉口臺灣少數民族部落殺害琉球船民,發兵侵略臺灣,史稱“牡丹社”事件。“牡丹社”事件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發動的第一次對外戰爭,也是近代日本第一次侵華戰爭。其時,大清雖是強弩之末,但架式還在,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率福建水師赴臺。沈葆楨是福州人、林則徐的女婿,也中國近代海軍的奠基人。到臺後,沈葆楨派嚴復(就是後來的北大校長)等人探測臺灣周邊水文地理,監視日軍動向,擺開決戰態勢,為中日談判創造了條件。1884年,由於清廷腐敗,福建水師在中法“馬江海戰”中覆滅。統領臺灣軍務的劉銘傳雖然取得“淡水大捷”,打破了法軍佔領臺灣的企圖,但是,法軍運用海上優勢封鎖了臺灣沿海,阻斷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繫,斷絕了大陸對臺灣的支援。1895年,日軍強佔臺灣,臺灣人民奮起抵抗,那些不願做亡國奴的臺灣人紛紛內渡返回祖先的家園,福州、廈門及閩南一帶是他們療傷的地方。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福建強則臺灣安,福建強就是大陸盛。過去,由於交通、通信的限制,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在兩岸聯繫中承擔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福建才能把國家的綜合實力傳遞到臺灣。即使在大陸實力碾壓臺灣的今天,福建在兩岸統一的歷史進程中仍然承擔著重大的歷史使命。福建艦雖然不是福建的,但它是一個重大的符號、重大的標誌、重大的宣誓。那就是,因民族弱亂而丟失的臺灣,必將隨著祖國的強大而回歸。
  福建艦,領著臺灣回家,是你的使命!(台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