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過“鬼節”,陰影面積該給誰?
近日,成都很多小朋友開始過萬聖節了,不少私立幼兒園和培訓機構都在籌備或是已經舉行了萬聖節活動,家長一方面忙著幫孩子準備節日道具,另一方面又有著不少擔憂,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會受到節日影響,孩子接觸到“鬼怪元素”後怕鬼,家長不希望孩子這麼小就了解鬼神這些傳説。(11月01日《四川線上》)
萬聖節,又名諸聖節、“鬼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但不知從何時起,萬聖節已在我們國家逐漸盛行起來,越來越多的地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萬聖節的刺激。但是,試問一些幼兒園與培訓機構,你們讓一個個年紀那麼小且尚未形成一定認知能力的兒童也參與其中,真的合適嗎?
孩子是花朵,是需要陽光與溫暖來滋潤的,你們希望孩子充滿陽光與活力,希望孩子健康茁壯成長。但你們可曾想過,追根溯源,萬聖節的主題都是邪惡,黑暗,巫術,恐懼,死亡和魔鬼!你們為何要讓孩子參與祭祀黑暗與死亡的節日?你們經常教導孩子要勇敢、要正義,但為何又要讓孩子參與宣揚恐懼的節日?你們讓家長花盡心思把孩子打扮成魔鬼、女巫的樣子,真的可愛嗎?孩子們帶上魔鬼的面具到處嚇其他小朋友,是你們覺得有趣,還是那些被嚇得哇哇大哭的孩子們覺得有趣呢?
回首往事,你們可曾記得2016年臺灣一位小女孩扮演無臉男走紅網路事件嗎?小女孩的媽媽花盡心思,把孩子打扮成無臉男的樣子,十分逼真。但不曾料想,裝扮成無臉男的小女孩一齣場就嚇哭了兩個小朋友,而且嚇得其他小朋友都離他遠遠的,此時此刻,小女孩只有孤零零一個人站在那裏,沒人和她玩了。這件事對於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説,會對她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孩子會少了玩耍的夥伴,少了朋友,自己會多了一種被外人孤立的感覺,可能以後都不太敢主動去接觸他人。
讓孩子過早地融入萬聖節恐怖的氛圍,他們從此便對“鬼”這個字有了感觸。他們會問父母“鬼怪”到底是什麼,父母會和他們講到死亡,他們會感到一定的恐懼,會産生“怕鬼”心理,會害怕天黑,不敢獨處,甚至夜裏會做噩夢致使睡眠品質得不到保障。
同時,家長為孩子準備萬聖節道具,無疑也是一筆不小的浪費。很多家長沒有那麼強的手工製作能力或是沒有時間自己製作,那麼他們就只能在網上購買了,而一個塑膠的南瓜燈就要花費一兩百元,要知道,這只是一次性消費的,過了萬聖節,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所以説,這也不利於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説。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著整個民族的憧憬。那些幼兒園與培訓機構們不妨讓孩子們多過一些中國節日,多了解中華文化,讓孩子們從小就熱愛中國節日而不是西方節日,因為一個民族的發展與傳承,其文化至關重要,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讓孩子多接觸中華文化百益無害。(台灣網網友:陳傑傑)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