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銜接文化知識下鄉“鏈”,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帶”

2018年04月26日 13:08:00來源:台灣網

  “扶貧必扶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常説的一句話。想富口袋,先富腦袋。“盲目跟風投資失敗致貧、受婚俗陋習影響攀比致貧、兒女不盡贍養義務致貧……這些人為製造的貧困,都與教育不足相關。”九三學社中央常委、黑龍江省主委龐達委員表示,“現在倡導智力扶貧,那麼首先就該通過教育,為孩子走出貧困代際傳遞打開一扇門。”(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被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被置於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扶貧工作中,“輸血”固然重要,“造血”更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走遍了中國絕大部分貧困地區,其脫貧攻堅腳步走到哪,“教育扶貧觀”就跟到哪。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主持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之時,再次強調紮實做好教育扶貧等重點工作。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千金易得,知識難求,教育可謂是助脫貧、防返貧的最佳“金鑰匙”。廣義上,貧困分為長期貧困和短期貧困,而貧困代際傳遞被看作是長期貧困的極端形式。貧困代際傳遞“帶”的一端是貧困的父輩,另一端是貧困的子輩,若想斬斷貧困傳遞傳遞“帶”,銜接好文化知識下鄉“鏈”的重要性則不言而喻。

  脫貧不脫貧,關鍵在教育。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何做好文化知識下鄉“鏈”的銜接工作,依筆者淺見,應分“兩步走”走出貧困代際傳遞“怪圈”。

  聚力消除父輩的“貧困文化”。以農民夜校為契機,以村辦公室為陣地,黨員幹部充當“學”的表率和“做”的先鋒,帶領貧困家庭的父輩定期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採取室內課堂和戶外課堂兩種形式,多聽借力教育脫貧的示範戶現身説法,多赴鄰近的示範村學習成功經驗,促成心靈上的洗禮和視野上的開闊,激發重視教育的內生動力,加大對子輩人力資本的投資。

  暢通子輩教育的“康莊大道”。力爭精準識別、精準資助與精準脫貧相結合,助力貧困學生樹“主動脫貧”意識、改“被動扶貧”觀念,搭建教育脫貧的政策“橋梁”。採取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兩手抓”,建立健全人才下鄉的獎勵機制,正向激勵專職教師紮根基層教書、駐村幹部扮演好兼職教師角色,培育優秀師資,肥沃貧困土壤,創造廣闊的教育“平臺”。

  路漫漫其修遠兮,過去的經驗和目前的現狀告訴我們,教育扶貧不是完成時,而是進行時。教育扶貧是消除貧困代際傳遞的“造血細胞”,是脫貧攻堅工程的治本之計。扶貧先扶智,脫貧攻堅行穩致遠。(台灣網網友:一帆風順)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