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怪象的反思
近日,在天涯論壇看到我的夏末青青發表于2013年5月12日的文章《中國電視劇的十大怪現象》,壇主認真總結中國電視劇的十大怪現象如下:1、跟風;2、酷愛抗日片;3、主角的不死之身;4、續集不斷;5、“新”潮流;6、劇情太假;7、死前有言;8、穿幫盛行;9、改編而來;10、缺少嫌疑推理。這些論斷到今天已經5年有餘,電視劇怪象卻越演越烈,現實令人震驚不已,值得反思。
一、誰造成的?
造成今日電視劇怪象百齣情況,原因是多樣的,情況是非常複雜的。歸根結底在於一個利字。
在市場的驅動及利益驅使,電視劇製作集團管理者必然使出全身解數謀取最大利益。如何才能實現呢?一、濫造成本低;二、熱劇跟風利益大;三、大造輿論及噱頭,吸引眼球。於是收視率得到提高,電視劇利益實現最大化。那管其他的。
在選題、拍攝過程中,什麼是既快又簡單的呢?一、翻拍。翻拍基本有參照物,只要輕微的改動,就可以了,大家都省事。如《新三國》、《新水滸》、《新天龍八部》;二、跟風。跟風作品都差不多,不需要出什麼力,拍攝快、出品快。由《空》到《羋月傳》,就是如此。三、改編。導演、編劇也懶得去想什麼題材,創造什麼人物之類,把話語理順了,口語化,胡亂剪接,就開拍了,多省事呀。四、選擇劇情少的,引起人們共鳴的,莫過於抗日劇了。抗擊日本侵略者,是中國人民最基本意識,當然能引起大家共鳴了。五、拍攝續集。只要一開始反應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拍續集為上策,《神探狄仁傑》就是其中的代表。
於是,電視劇領域焉能不怪象百齣,令人啼笑皆非嗎?
二、沒有能力?不願嘗試
中國電視劇出現以上現象,是中國人沒有能力嗎?我想不是的。誠然,中國電視劇起步太晚,遠遠落後於西方影視業發展,中國電視拍攝技術的確在很多方面也不如西方那麼嫺熟。這是一個無法抹滅的事實,也是我們先天不足。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人。一是電視劇製作群體的價值追求。大家都淪落為市場經濟的産物,為了各自利益,不管製作的好壞了。二是人才的匱乏。不要看全國有那麼多電影學校,那麼多電影專業的畢業生,實際上,真正的人才很少。大家要麼是人云亦云,要麼不學無術而已。能夠擔當大任的寥寥可數,更不要説大師了。
由上,中國電視劇陷入了雙重困境。一是願不願意開創新的局面;二是人才困乏如何彌補。按照市場規律而言,開創新的電視劇局面投資多,收益不穩定,不為一般投資者所喜歡的。人才匱乏,不外乎引進外國名導演和自己培養影視界新人,引進費用高、不熟悉中國國情,自己培養影視新人速度較慢。從而,中國電視劇在很長一段時間持續保持現狀。
三、中國電視劇出路在何方?
《西遊記》配樂有一句: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中國電視劇局面轉變也只能一步步的進行才能改變的。
(一)電視劇主題應該具有時代意義。具有時代意義的電視劇總是吸引人看很久很久。不管時代還是現代的故事,都不能離故事所處的時代太遠,不要試圖用新時代思想去解讀舊時代的事,那將是很痛苦的事兒。古代影視,要講求其所處時代的特色,不要硬加入現代的東西。
(二)不要錯估公眾情感和欣賞水準。電視講求通俗易懂,但不是幼稚可笑;很多地方,只要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能使人清楚得知資訊,不需要大白話去述説的。電視劇太俗太易懂,反而顯示拍攝水準低,影響自然不好了。像《新三國》之類的電視劇,就煩了這樣的錯,試想誰人不知道三國的故事,你偏要自己去改編一個所謂新故事,結果錯誤百齣,罵聲不斷。
(三)重復總是令人厭倦的,而翻拍電視劇、續拍電視續集都很難實現創新的,沒有大的創新的翻拍,不如來個新的領域拍攝有意義。改編而來的劇本,往往容易原作者的影響,最多只能試圖實現作者意願而已,電視劇編劇們應該自己能編出新的劇本才好。
(四)人才的科學運用和現實尊重。拍攝一個領域的電視劇,儘量吸取相關領域的新的成果,尊重編劇、導演的意見。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吸取大家意見,發揮好團隊精神。
中國電視劇繁榮之路任重道遠,需要全國人民的支援和幫助,希望在廣大電視劇工作者人員中。讓我們懷著新的期望,拭目以待新時代的電視劇吧!(台灣網網友:鄧瑞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