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段“女遊客在瑞麗玉石店試戴30萬的玉鐲,不慎摔碎,當場嚇暈”視頻在朋友圈廣為流傳,不少網友懷疑視頻是假的。不過,經記者核實,這是真事,而且就發生在當天上午。(6月28日 東方網)
一段“女遊客在瑞麗玉石店試戴30萬的玉鐲,不慎摔碎,當場嚇暈”視頻在朋友圈廣為流傳,而店家動輒三十萬的報價,也的確讓旁觀者驚出一身冷汗。雖然,摔碎手鐲的遊客需要為這件事情負責,但店家就真的毫無責任嗎?
首先,店家將價值如此之高的玉手鐲放在外面,並沒有進行任何保護措施。任何遊客都可以嘗試佩戴這個手鐲,至少已經為手鐲摔碎埋下了隱患。其次,手鐲會摔碎,雖然有遊客的無心之過,但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相關保護措施的不完善,店家沒有做到任何的預警機制,防止摔下的手鐲能夠不輕易破碎。所以,店家的疏忽才是手鐲會破碎的必然因素,而遊客只是偶然性。
同時,這個手鐲的價格定位並沒有相關的權威機構介入,唯一給這個手鐲定價18萬的還是一個民辦機構,並不足以讓人信服。況且,商家對于手鐲定價的隨意性,也難免讓人覺得後怕。畢竟,一個民間協會給出的價格和之前的30萬相差甚遠,也就難免給人一種店家漫天要價的感覺。對于這種情況,店家不僅僅要負保護不力的責任,還應該徹查其行業是否存在暴利的問題。如果隨意要價,又不妥善保護玉手鐲,更給人一種有意讓人打碎來埋單的感覺。
不得不說,店家沒有對玉器進行明碼標價,至少遊客是在詢問中,才知道這個玉手鐲出價30萬。也正是因為這個瞠目結舌的價格,才讓她在慌忙取下來的時候,不小心摔碎了。對于如此高價的玉手鐲,沒有進行任何保護措施,也沒有進行明碼標價,更沒有事前的提醒。店家對于玉手鐲摔碎,更應該負主要責任。
同時,針對玉器行業的自由定價,其中的水分有多大,也是一般外人不得而知的。所以,相關市場部門應該重點監控玉器行業,防止店家隨意喊價和隨意宰客,避免價值幾百元的玉器漫天要價,這既是對玉器行業的一種有益監控,防止玉器行業的個別店家肆意妄為。也是對遊客的一種保護,防止類似價值“30萬”的玉器會被輕易打碎。(中國臺灣網網友:劉頌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