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撕鬼子、槍林彈雨毫發無傷、以一敵百全身而退,到現在新四軍有新式武器“穿甲彈”、日本軍官自帶東北腔。五花八門的劇情讓人在重溫歷史的同時不禁産生疑惑,抗日歲月真的如“神劇”所演的那麼離譜嗎?
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經過十二年的艱苦鬥爭終於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這勝利是來之不易的。太多的革命志士失去了生命,太多的家庭支離破碎,太多的可歌可泣故事值得銘記。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在歷史戰爭史上算得上是奇跡——中國是堅持反法西斯戰爭時間最長的國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亞洲戰場的最中堅力量,更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犧牲最大的國家。這段艱苦卓絕的歲月難道不值得永遠銘記嗎?
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的確,那段歲月值得永遠歌頌與銘記。在艱苦的抗戰時期,物資匱乏制約著局勢發展,可機智勇敢、意志堅定的革命者卻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利用各種條件同敵人作鬥爭。有鬥爭就有犧牲,無數人拋頭顱灑熱血,可現在影視劇鏡頭下的革命勇士各個金剛不壞之身,隻身輕鬆就能破壞敵人嚴防死守的據點。這嚴重誤導著年輕一代對歷史的認識,可能他們會認為戰爭的勝利就是靠著百發百中的運氣取得的,可能也會助長他們的僥倖心理。可事實上,戰爭的勝利是中華同胞長期艱苦鬥爭取得。
一部劇作的好壞,不能僅憑抗日熱門就能連連叫座,也不能僅憑幾個傳奇故事就能收視飚高。只有心懷對歷史的尊重,踏踏實實的幫助後人銘記戰爭歲月,才能以良心之作流芳百世。雖然現在拍攝製作團隊越來越專業、機器設備越來越先進、呈現效果越來越逼真,但是都不能替代歷史,決不能為博人眼球而粗製濫造,讓神聖的抗日劇受到褻瀆。
尊重歷史,是寫好一部劇的首要前提。遵照良心,是拍好一部劇的起碼底線。悠悠歲月需要鏡頭記錄,抗戰歷史需要用心拍攝。(台灣網網友:袁曉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