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點讚習近平主席提倡科技創新之舉

2016年02月29日 15:2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我們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發展著力點更多放在創新上,發揮創新激勵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主體”。這是習近平主席在《發揮亞太引領作用,應對世界經濟挑戰》中提到的。

  中國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龐大的國家之一,我們有著豐富的國土資源和自然資源,那麼為什麼載著種情況下我們要改變發展方式,推動創新發展呢?原因諸如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從交換商品的實物性質來看,我們所生産的實物商品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在無形商品和有形商品交換的過程中,有形商品的利潤處於劣勢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其次,中國雖然地大物博,有個非常廣闊的資源,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運用不可再生資源進行持續和長久的進行商業交換是不合理的。這將使我們在消耗巨大的資源的同時,依然處在利潤獲得的最低點。

  同時,我國發展科發展科技戰略也是適時、合理的。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強吃資源,固守傳統生産方式是行不通的,也有礙于一個國家長久發展的戰略,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人數眾多,在實行科教興國戰略以來,我們的科技水準和人才數量都有了質的飛躍,所以中國儘量以本國的人力資源和知識資源來換取我們所需要的資源。

  另外,隨著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節約資源、發展可持續戰略使我們必須面對的。我們當今經濟收入的重大比重來自於我國的不可再生資源和廉價的裏勞動力,那麼我們就是以破壞自然資源為代價來換取低廉的報酬。對於世界上各個國家來説,資源作為國家的戰略資源,都要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資源和環境畢竟都是不可再生資源,都是有限的,長久的不加以節制,必將會導致資源危機,如果還不加以轉型,必將形成越開發越窮,越窮開發的局面。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以廉價勞動力、自然資源等廉價因素支撐了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發展與規模擴張,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情況,主要以投入不可再生資源為代價來換取金錢,及時當初的政策不變,那麼我國的自然資源也是不允許的。

  習近平主席在甘肅調研講話時提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和戰略舉措,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和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這個關鍵,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在近年來,我國不斷的調整生産方式策、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增加科技研發的資金,這一系列的措施都奠定了我國實現科技大國、人才強國的決心。同時,習主席的支援也是為我國科技發展吃了一個定心丸,再這樣的體制下,我國經濟轉型和總量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台灣網網友:李古淞)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