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填補吸毒老人的精神空洞?

時間:2015-02-10 15:49   來源:台灣網

  這是一群基本上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婦女,其中好多人早已做了奶奶、外婆,但就是他們,從去年4月以來,經常聚在一起吸毒,直至被便衣民警當場抓獲。據悉,這群中年婦女基本上是家庭婦女,很多人平日除了帶下孫子孫女,就只有追韓劇、做美容、打牌度日。(新聞來源1月25日《三峽晚報》)

  老人聚眾吸毒,最後悔的當屬他們的子女吧:如果能經常性地給老人打個電話,如果能經常抽空回家看看,甚至,如果能夠注意到老人的資金流動的異常……或許老人就不會無聊到以吸毒填補精神空洞了。

  “錦衣玉食不如兒女一碗粥。”老人們的心態,大多如此。然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生活水準的普遍提高,老人們雖然較從前富裕了,可他們與子女們在一起的時間卻越來越少。這一方面是這個遷移社會將兩代人的時空距離拉長,加大了親情相會的成本,但另一方面,也是子女重物質輕精神的畸形孝順心理使然。我們常常聽到説“抽不出時間”看父母,可是,卻有大把大把的時間用來旅遊、聚會乃至上網遊戲。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所以,對聚眾吸毒老人以及提供場地和毒品者依法懲罰的同時,對其子女,也不能少了對其監護失位進行譴責。

  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超過1.8億,這還不包括各種原因導致的社會賦閒人員,這些“老人”的生存狀態,不僅關係到家庭的幸福,更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穩定。因而,老人的贍養問題,就不單純是一道倫理課題,更是一道社會難題。事實上,無論是之前的大媽拆遷隊,還是現在的大媽們集體沾染毒品,並未見得就是他們無知不懂法,如果認為他們只是為了尋求刺激,那更是不懂老人們的心。誰不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能有人説説話,可現實卻是,除了跳跳廣場舞、平時打打牌、下下棋,或者聽聽忽悠人買藥的健康講座,還有多少可以讓他們暢快聊天、找到知音、宣泄生活孤獨的選擇?這是社會的欠賬,是我們給他們提供的“精神功能表”太少太少,以至於在某些人的蠱惑下,將毒品當作一道紓解情感饑渴的“點心”,不惜飲鴆止渴,麻痹自己。

  欠賬總是要還的,怎麼還至少包含兩個層面意思:一是多為他們創造出多元的業餘生活選項,多引導老人們形成多元的文化興趣,多為他們的“精神養老”提供條件;二是要通過頂層設計,多在資金和規劃上傾斜,拓展老人的公共文化空間和公共活動空間。老人一旦有了豐富多彩的的樂趣和選擇餘地,他們自然會被吸引過去;如果再有親情適時地回來陪伴他們,他們還會將精神虛空到用毒品害人害己嗎?(台灣網網友:晴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