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中央巡視組已完成的常規巡視中,11省份超配幹部被“點名”,僅遼寧就查出超職數配備幹部,26272人,江西檢查發現超職數配備幹部5202名;吉林一次性解決和消化23個超配的副秘書長職位;內蒙古全區12盟、市設有30多個巡視員、63個副巡視員,區發改委班子成員多達17人……(摘自:新華網)
與此同時,一些邊遠地區的鄉鎮基層公務員卻在招錄中遇到種種困難。2012年全國21個省區市“四級聯考”,全國鄉鎮職位的空缺率達到26.33%,也就是説,每4個職位,就缺1個人。2014年,廣西計劃招考公務員9200多名,有776個職位未能開考,而這776個職位絕大部分都在艱苦邊遠地區的基層縣鄉。其中,廣西北海市潿洲島招考6人,因為離市區很遠,一個人都沒招到!(摘自:人民網)
不得不説,前面兩段數據對比起來真的很很諷刺。一些市、區部門機構設置臃腫,變著法的增加機構、增添職位和申報編制,限制副職,就提副秘書長、助理;領導職位滿編,就拿巡視員、調研員“頂上”……這些原本都是剛性的幹部配備,在他們的手裏卻變得五花八門,什麼空子都能夠鑽,什麼部門都能夠安幾個“缺”出來。而另外一些偏遠的鄉鎮基層機關,卻有著“十人來九人去”的現象,本來已經嚴重緊缺的人員配備,在招錄之後卻又被上級機關以各種名目借調、借用、幫助工作、抽調等等。
産生這兩種極端現象的原因,其根本還是在於功名利祿的影響和理想信念的缺失。前者機構臃腫、幹部超編從表面上看是違背國家的“瘦身令”和精兵簡政的制度政策,是制度的不實和規定的執行不力。而根本上是一些身居要職的領導幹部的‘戴帽掛號’的官本位思想作祟。利欲熏心,將一些公共職位當作福利,法律上沒有的職務,自己就給其上相應的行政級別,“換一屆領導提一茬幹部”造成官員越配越多。
後者艱苦邊遠的基層鄉鎮招錄難、用人難的現象從表面上看是由於地區環境條件差、待遇低從而無法吸引和留住年輕幹部。而根源上是現代大學生或年輕幹部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的,現在的年輕大學生和公務員的理想信念缺失同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的影響,名利誘惑造成其不願意走訪基層、怕吃苦、怕受罪,貪圖享樂、好逸惡勞。
兩者之間雖然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卻存在一定的影響。如果我們市、區甚至更部門的一些身居要職的領導能夠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給我們艱苦邊遠地區的幹部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樹立一個正確的用人導向。讓這些年輕的大學生、公務員看看一些重要崗位的領導,都是在基層摸爬滾打鍛鍊上來的,而不是讓年輕幹部看見的都是任人唯親、隨意提拔或者超編超配的。這樣的話既能精兵簡政又能樹立年輕幹部從政的正確導向,一舉兩得。(台灣網網友:鮮章)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