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北京鐵路局獲悉,自2013年6月1日起,乘坐京廣高鐵的旅客通過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網站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證購票後,可持本人購票時的二代居民身份證原件直接刷證檢票進出車站。(5月23日 《京華時報》)
旅客通過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網站購買的車票,在未換取紙質車票之前均為電子車票。依託二代身份證先進的晶片技術,電子火車票已經開始讓坐火車出行變得瀟灑自如起來。至少,以後就少了“一張紙”的牽掛。
用“火車票的一小步,鐵路發展一大步”等飄渺語境來形容電子火車票的誕生,未免太不接地氣了。其實我們老百姓更願意從這些便民措施的點點滴滴中,去讀出時代發展的必然性。把火車票資訊移植到身份證上,從某種程度來説,都是對二代身份證本身的科技潛能最大挖掘。這也是國家資訊時代所力推的方向所在。以後這方面領域的功能複製,將會更加擴大化。
車票進行“無紙化操作”,也算是對綠色中國的小小回應。火車票紙張承載很多資訊,這就要求原料一定是優質紙張。全國每天銷售幾百萬張火車票,這種可以看見的資源消耗,往往會被“個體小”而被忽略,但是當“數量大”的情況被凸顯,綠色環保人士能否淡定,就成了未知數。
很多人都知道,在每一張火車票上面,都存在著大量個人資訊,例如二維碼。而很多旅客出了站之後,都會不由自主把這些“個人資訊”隨手一扔。關於好好處置火車票的科普一直在進行,然而從效果來看,頗有點“言之諄諄聽之藐藐”。而施行電子車票後,也將從根本上做好把控的關鍵。當下是資訊時代,個人數據安全已經成了社會公眾關注的領域,畢竟某種程度來説,資訊被泄密,的確是不容樂觀。電子車票,就能堵好這方面的短板。
E時代的方便快捷,往往都是體現在細節末尾處。電子火車票,雖然受眾群體還僅僅是國內某幾條高鐵,但是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願景去期待。一般來説,某些新科技從研製到落地使用,需要漫長歲月。但只要打開某個“點”,那接下來“面”就是指日可待的事。(台灣網網友 謝偉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