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讓校園淪為“名利戰場”

時間:2013-04-25 10:27   來源:台灣網

  “總分720分以上且入校排前5名的一次性獎勵人民幣50000元!”、“初一新生一等獎學金10000元!”、“入校成績第1名至第10名每學期獎勵現金12800元!”,隨著“小升初”報名、中考填報志願日子的臨近,為了在招生旺季攬到優質生源,東莞各大民辦學校不惜重金“懸賞”。(4月24日 羊城晚報)

  “生源大戰”早已成為國內招生的普遍現象,尤其是在近年來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靠重金“懸賞”吸引優質生源,這不禁讓人想到社會上高薪聘請精英工作者的現象。而一個是被尊稱為“凈土”的校園,一個是市場化的社會,二者當然毫無可比性。但細細想來,靠重金吸引學生的做法,卻是教育産業化與市場化的縮影。表面上看,學校是在謀求發展,追求教學品質的提高。但實質上,這卻是赤裸裸的名利爭奪。

  從事教育的人,必須要除去名利之心。陶行知曾經説過,“教育者應當知道教育是無名無利且沒有尊榮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機會,純係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之可言。”但當下現實卻是,很多學校逐漸淪為教育工作者們爭奪名利的“戰場”。“生源大戰”便是一種典型的爭奪方式。學校爭奪到高品質生源,在三年後高考上便能多分到幾杯羹。升學率高、狀元多、考上名校的學生不少。隨之而來的,便是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上級發的獎金多、學校的社會聲譽也提高不少,學校領導、教師們自然從中獲利不少,真可謂名利雙收。由此看來,重金“懸賞”入校學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更可悲的是,當校園淪為教育者爭奪名利的“戰場”,學生便自然成為了他們爭奪名利的工具和籌碼,教育更像是一件外衣。背後滋生出來的便是一系列教育尋租和教育腐敗。對於家長請老師吃飯、給老師塞紅包等種種現象,想必公眾也不會大驚小怪。這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甚至鮮有人會覺得不妥。這樣的態勢是可怕的,教育被極度異化,直至變態。受害的是祖國的花朵、社會的未來。

  對於“生源大戰”等這些爭奪名利的種種亂象,罪魁禍首當然是被國人痛批的高考制度。在整個國內教育背景下,“一考定終身,一分決勝負”的嚴峻形勢讓家長、學生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種畸形變態的教育,比拼升學率、比拼高考成績等也自然成了學校之間爭奪名利的主要鬥爭方式。這背後牽扯出來的是一系列教育體制的弊端。比如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比如學環境缺乏公平公正等。

  校園是一片凈土,但卻遭到了名利主義的入侵。教育乃民生大計,這般現象不可不引起重視。要想有所改變,還有賴於有效的教育改革與探索。當然,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程。既需要相關部門的有力措施,也少不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積極配合。(台灣網網友 許智豪)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