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代人都要當好“文化火炬手” 

時間:2012-07-03 16:08   來源:台灣網

  讀了貴州日報“視點”版的《桐梓人的文化情結》一文,從黃髮友細膩的筆調中,潤物細無聲地流露出桐梓文化人的魅力。文仲介紹的幾位,可謂桐梓文化界的翹楚人物,文化戰線的領袖。各有所長,各領風騷。丁雲碧以她女性獨有的細膩筆調將桐梓的山水、花草、人文以散文的方式刻畫得令人心馳神往。李思明卻是“燈謎之鄉”的代表,曹植七步作詩,他可以脫口而出燈謎。婁義釗將中國楹聯文化發揚光大,在桐梓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正成為桐梓的一個文化品牌。婁勇、婁必康卻以詩歌為主打,古體、現代、朦朧、現實等等表現手法中,無不蘊含著對桐梓這片土地的熱愛。

  以上這幾位是桐梓縣文化界的代表,靈魂人物。我曾拜訪過其中幾位。在他們身後,有無數桐梓文化人受到他們的影響,並形成文化自覺。這是桐梓之幸,桐梓之福。在物欲橫流的時代裏,依然有這樣一個文化方陣在清苦地堅守著,實乃一個地方具有無窮的魅力與內涵。他們在傳承與創新中舉起文化大旗不斷向前,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互為影響,展示出強勁的軟實力。

  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弘揚中華文化,首選需要傳承,我們每一代人都是“文化火炬手”,其次才是創新。要把老祖宗幾千年來的精華毫不保留地傳承好。如何傳承,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需求。

  創新,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然,尤其是文藝,只有不斷創新才有生命力,結合時代的特點,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創作出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文藝創新不能一味地跟隨經濟發展,為經濟服務,結合經濟時代的發展要求,文化要有自己的擔當與堅守,尤其是時代精神與道德的架構,需要文化執牛耳。

  各種文藝並舉發展,呈現五彩繽紛之色彩,從而多元地影響著民眾。文藝類別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各具魅力之別。當下,詩歌成為邊緣文學,但依然還有不少人在默默地堅守。社會應給予更多關注,不能讓人心寒了,當我們需要它的時候,才去撿起來時,缺位的時空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來彌補的。詩歌畢竟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之一,起起伏伏很正常。每一種文藝都有高潮與低谷,這就是發展之規律。與社會發展有關。

  在商品經濟時代,少部分人淡泊名利,堅守文化陣地,難能可貴。這是一種擔當,一種責任。社會經濟的發展,最終打拼的是文化。馳騁世界,放眼地球村,國與國之間,最終較量的卻是文化軟實力。各種社會體制下,終極目標都是為了每個人過得好。首先是人,然後是公民。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需精神與物質平行前進。(台灣網網友 婁義華)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