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又如期而至。按照慣例,很多大學都會在開學的第一天為剛入學的新生舉行一個開學典禮,這個開學典禮對於剛入學的新生尤其具有“開學第一課”的“儀式功能”。
按照慣例,大學校長都會在開學典禮上給新生們作一個講話,提出一些殷切期望等等。這個講話一般而言對於校長不會很難,無非是先對新生表示祝賀,然後簡要介紹一下學校的辦學歷史、特色等,接著按照“一二三四”的序列對新生們提出一些要求,表達對他們的期望即可以了。
但自從去年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的那篇似乎是“神來之筆”的“根叔演講”風靡大江南北後,如今,校長們忽然不無困窘地發現,自己對新生或對畢業生講話,似乎變得不怎麼輕而易舉了。不講出些出彩的名句或不巧妙地用上幾句“網言網語”大概是不大可能贏得學生們的喝彩和掌聲了。
於是,很多大學的校長一改以往一本正經照本宣科地念秘書起草的、充滿套話和八股腔的講話稿,也開始走顯示“個性化”演講風格的路子。但畢竟平時很少有時間或有興趣蒐集“網言網語”,也向來缺少“根叔式”的幽默;所以,要一下子實現開學典禮或畢業典禮講話風格的“華麗轉身”,還真不容易哩。一不小心,學“根叔”學得不像,弄巧成拙,連自己原有的雍容大度的校長風度、語重心長的講話風格都丟掉了。這樣的講話及其效應,校長們大概是不大喜歡也不大期待的。
其實,“根叔式演講”本來也只能是一個例外、一個偶然,不過不經意間,對大家習以為常的校長講話風格和套路形成了一次頗大的衝擊與顛覆。校長們要想不予理會,照樣在諸如開學或畢業典禮上如“開中藥鋪似地羅列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來給學生“語重心長”地提希望,大概只能是讓學生們討厭甚至喝倒彩的。於是,不得不“改變風格”,不得不學得“風趣些”、講得“生動些”、講得“親切些”。當然,這樣的稿子基本上還是得委託手下的“筆桿子”們來代勞的。但寫出來後或照本宣科地講了一番後,就一定會贏得學生的喝彩了嗎?恐怕未必,説不定,學生們會覺得校長只會模倣“根叔”,而沒有幾句真正發自自己真心的箴言和心裏話。這樣的改變,實在意思不大,更無什麼意義。還是該説什麼就什麼,該怎麼説就怎麼説來得實在,也讓校長自己真正充滿自信地和學生作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有一句名言:“吃被人嚼過的饅頭沒味”。這句話細察其意,就是強調領導者要多動腦筋,重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只有這樣,方能真正了解群眾心裏想的是啥,群眾的實際需求有哪些。進而擬出切合實際的工作方針,並在各種大小會議講話時能説出些令人折服的道理。
所以,建議那些自己平時不大動手起草講話、報告的大學校長,重溫一下焦裕祿的這句話,自己動筆來寫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稿。如果説自己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缺少點“魅力”,難以贏得學生的喝彩和認同,那恐怕主要不是因為文字表達水準不高,而是缺乏一種躬行實踐的精神,缺乏對學生成長成才實際情況的透徹理解的緣故。心裏沒數,腦中空空,於是就只能念“筆桿子”代勞的稿子了。
校長的講話,真的無需堆砌“網語”或各種“流行體”,只要言之有物,説得實在,就是一種風格,就能贏得掌聲,也能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到一定的啟迪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説,不斷提高“表達能力”,不再簡單地模倣、不再大段大段地説套話,不再呆呆板板地、頭也不抬地念稿子,也應該成為包括大學校長在內的各級領導幹部的其實很重要、需要經常操練的一門新功課吧。(台灣網網友:繆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