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南海本田一線工人月工資收入將增加611元,雖然距工會提出的880元仍有距離,但雙方目前對該協商結果均表示“滿意”。去年5月、6月南海本田發生的事件,曾引起廣泛關注。勞資雙方對於“員工到底該增加多少工資”的爭議,反反覆復,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沒能找到平衡點。25日,記者從廣東省創先爭優黨工共建暨南海本田工資集體協商現場會上獲悉,該事件終獲實質性進展——南海本田資方同意:為一線工人每月增加611元工資收入,比原先工資1921元增加了32%。(6月27日《京華時報》)
沒有共識就沒有和解,沒有和解就無法和諧。南海本田終於和一線職工達成了和解,這是艱難而漫長的博弈,卻是不得不走的必然一步,否則,雙方只會陷入零和遊戲,甚至負和遊戲之中,而如今,雙方經過一年協商,終於修成正果,堪稱雙贏。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遙想去年南海本田工人憤而罷工,震驚宇內,直接導致本田在華三家企業的4家工廠因為缺少汽車變速箱和發動機零件而全面停工。罷工事件之所以風生水起,按照工人的説法,就是“企業自2007年以來一直採取‘低工資’策略,其支付的工資僅略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且長期沒有改善和提高。”如今,工人工資得到了提高,打量這起和解事例,它帶給人們不少有益啟示。
權利不會從天降。正如法學家耶林所稱,“一切權利的前提,就在於時刻準備著去主張權利。”“權利鬥爭是權利人受到損害,對於自己應盡的義務。”如果這些工人繼續忍辱負重,而不是不挺身爭取,南海本田不會仁慈到主動提高工資,因為南海本田多年來一直實施低工資策略。進而言之,如果工人不是萬般無奈,採取罷工的方式,也就沒有如今和解協議的達成。此外,不必視罷工為洪水猛獸,在一個健康而開放的社會裏,罷工是工人博弈的一種合法手段,大可對其脫敏,而不是如臨大敵。
對工會來説,應當扮演好工人娘家人的角色。這次協議的達成,離不了工會,工會被稱為工人的娘家人、代言人,為工人説話責無旁貸。但在一些企業,工會的屁股坐歪了,不是替工人説話,而是讓工人不説話;不是代表工人向資方要利益,而是維護資方利益。為工人撐腰,是工會存在的根本價值,這也是法律賦予的職責——《工會法》 明確規定:“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係,維護企業職工的權利” 。如果工會失語,或者與資方穿一條褲子,那麼,工人必將失去堅實的依靠,就會拋開工會,採取其他不可預知的方式。
具體到此次事件上,最終達成協定的途徑是工資集體協商。工資集體協商,是全總近年來致力於推行的一大制度。但是,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遭遇了瓶頸性困境,存在“四不”現象:企業不願談,怕影響利潤;職工不敢談,怕被資方解雇;職工對工資法規政策不熟悉,不會談;工會組織不作為,不想談。南海本田事件告訴人們,只要工會硬起來,願意有作為,就能發揮作用,不辜負工人信賴。
工會施展的舞臺很廣闊,既可以是私企,也可以是國企;既可以是外企,也可以是本土企業。我們看到,工會敢於硬起來的場合,並且發揮了積極作用,多集中在外企,比如,去年6月,一度“難産”的瀋陽肯德基員工集體合同簽訂問題被解決,備受海內外關注的瀋陽肯德基集體合同之爭,以勞資互利雙贏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之所以有此皆大歡喜的局面,在於瀋陽市總工會積極推動、瀋陽市服務業工會具體指導。其實,無論外企還是內企,工會都應該強大起來,為工人撐腰。
亟需反思的根本問題則是,如何改變一線工人權利貧困,如何改變勞動力成本低廉的不堪局面?近年來,沿海地區發生的勞資矛盾越發凸顯出來,勞動力低成本的局面不能再存續下去,否則,工人只會用腳投票,而企業也難以持久發展。更值得提及的是,當前,新生代農民工更有權利意識,如果繼續用放牧的方式管理他們,只會適得其反。當然,尊重工人,不是簡單提高工人工資,還應尊重其權利。事實上,農民工依然處於“社會拒人、權利虧人、心理貶人、文化傷人”的困境之中,在城市裏,沒有歸屬感也沒有認同感,如果地方政府不還原他們的權利、企業不尊重他們的權益,類似的罷工事件或者更激烈的事件,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
南海本田雖然體面收場,但是,這是一次沉重的提醒,應還原工人權利、尊重工人權益,確保工人有尊嚴,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台灣網網友:王石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