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並高尚著

時間:2011-03-11 15:27   來源:台灣網

  近期,東北新聞網做了一期名為《幸福正傳:和“當代雷鋒”郭明義在一起的日子》的專題報道。期間,郭明義告訴記者:“我這人吧,對物質要求不太高。你再大的房子,睡覺不也就需要那麼大點地方嗎?我對這看得恨透,吃喝玩樂都是過眼雲煙,人活著,得幹點有用的事兒。”(東北新聞網 3月10日)

  普通人理解中的幸福,可能就是物質上無憂,感情世界裏無慮,安安穩穩、舒舒服服。如果按照這個觀念來衡量,郭明義的生活稱不上多麼幸福——五十平米不到的房子,沒有幾樣像樣的家用電器;在精神層面,每天需要為那麼多沒見過面的人牽腸挂肚,殫精竭慮。但是,就如作家鮑鵬山描寫莊子那樣——“冷眼看穿,他有一顆悲世閔人的熱心。”在郭明義心目中,真正的、值得追求的幸福,早已突破了物質和精神的層面,演變為對這個世界美好的篤信不疑,進而轉化為對世界、對每一個人的愛。與世人淺層次的幸福比起來,他的幸福是那麼的高尚。

  2010年上映了一部極盡惡搞的喜劇電影——《越光寶盒》,在惡搞電影、惡搞生活,甚至惡搞感情後,導演劉鎮偉對幸福進行了一次探討。經過劇中人清一色之口,所表達出來的幸福是——“有幾十棟房子,喝燕窩,吃鮑魚,拿著LV到處晃來晃去。”物質浪潮兇猛衝擊的當下,這無疑表達了很大一部分的幸福觀念。受這個觀念的操縱,許多人被物化,變得窮奢極欲,根本談不上對別人有用,更談不上“幹點有用的事兒”。與郭明義這種高尚的幸福觀相比,物質的追尋者顯得狼狽而卑微。

  歐洲神學時期,出現過一種“犬儒學派”。他們由一些有著超常智慧的知識精英組成,但是他們對於生活、對於幸福的理解,只是安逸地生活在自己所構建的認知世界裏。對於世間悲苦,全然不理。在做著精神富翁的同時,他們是物質以及行動的赤貧者。與他們的幸福比起來,郭明義每天都在實實在在地做著事情,關注著這個世界,關心著身邊的人。他不一定對世界有多麼透徹的認識,卻能保持對世界如此深刻的悲憫,實為不易。

  誠然,生活在不同環境中,有著不同認知水準的人,也就有著不同的幸福觀。但是,你無可否認的是:有的人、有的幸福觀,更加契合整個社會的呼喚,確實比較高尚。(台灣網網友:郭楊陽)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