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營造了臺灣人民危險的生存環境。陳水扁“拼外交”所採取的一個主要方式,就是不顧臺灣的防衛需要和臺灣的財政承受能力,一股腦兒地闖關“立法院”通過武器裝備採購案,頻繁向美國等國採購價格昂貴的武器裝備,以尋求美國等國的保護和支援,使其有信心和力量去拓展所謂的“臺灣國際生存空間”。
臺灣每百萬人所負擔的軍事支出已達3.4億美元,為全亞洲之冠。近5年來,臺灣主要向美國購進了13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臺灣軍購總額居全球第二。臺灣每萬平方公里具有各種軍用飛機363架,有9.7個機場;就海面作戰來説,每萬平方公里具有37艘軍艦;就地面力量來説,每萬平方公里具有坦克429輛、火炮462門、裝甲車402輛,戰術短程導彈每萬平方公里也超過3000枚。臺灣成為地球上大型武器部署最密集的地區,成為“當代武器博覽”、“ 現代化的火藥庫”,連最近美國的一個軍事考察團考察後都不以為然地表示,臺灣的武器處於過度飽和狀態,無須再採購愛國者3型導彈。
由於臺灣的彈藥庫達350多座之多,加上疏于管理,臺灣人民猶如抱著“半個核彈”睡覺,臺灣彈藥庫爆炸事件和軍演意外事故頻頻發生,從2004年7月份至今,臺軍彈藥庫已經爆炸了7次,共造成9人死亡。2005年11月份,臺灣的馬祖、高雄發生了彈藥庫爆炸事件,馬祖地區南竿成功彈藥庫發生爆炸並引起大火,高雄縣大樹鄉的軍備局生産製造中心203廠也發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2006年5月份,臺北聯勤汐彈藥庫發生爆炸案,造成官兵2死10傷。臺軍在舉行“漢光22號”演習火力展示時,發射的美制“陶式”(TOW)反戰車導彈,竟然有一枚在距離陳水扁約100公尺的近距離爆炸,還有的響尾蛇導彈不能發射,麻雀導彈發射後直接掉進海裏,隨時都可能發生爆炸。據臺灣《新新聞》披露,陳水扁當局2005年以半賣半送方式,將1萬多支T91戰鬥步槍賣給阿聯酋換取他過境,使臺軍官兵冒著膛炸風險繼續使用65K2步槍。這無疑嚴重威脅著臺灣人民的生命和財産安全。
近日,陳水扁為獲得出訪中美洲“過境”美國的較好禮遇,不僅不追究美國經營含有禁藥瘦肉精豬肉的責任,反而為其量身放寬標準,擬進口兩批共千噸含有禁藥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形同懲罰了臺灣豬農,也將置臺灣人民的健康于險境。這既損害“臺灣尊嚴”,又出賣了臺灣人民的健康,於心可忍?
第四,擠佔了臺灣經濟建設的資源。陳水扁拼“臺獨外交”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擠佔了臺灣經濟建設的資源,資源成為導致臺灣經濟發展遲緩,人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的一個主因。陳水扁自2000年上臺以來的7年,臺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僅3.7%,是臺灣自二戰結束後經濟增長最低的時期;與兩蔣時代(1952——1987年)每年經濟成長9.1%比較,衰退了60%;與李登輝時代(1988——1999年)每年成長6.8%比較,也萎縮40%以上。這就導致了臺灣政府債臺高築,截止2006年已達了39367億元新台幣;人民荷包縮水,有許多人感覺越來越窮,只好過緊日子,有的還走上了自殺的絕路,自2000年至2005年,臺灣自殺人數達1.6余萬人。
第五,引發了排華暴力事件。2006年4月,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因發生選舉暴力事件殃及華人,暴徒放火焚燒華埠商店,大批華人逃難。在野的勞工黨領袖圖哈努庫指控臺灣陳水扁當局在索羅門群島選舉中賄選,用錢買選票,令裏尼當選總理,引起當地人不滿,並把這種不滿情緒發泄到當地華人華僑身上,引起騷亂。
“臺獨外交”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陳水扁熱衷於國際舞臺上拼“臺獨外交”,表面上是圖謀臺灣的“國際法人資格”、“主權獨立國家地位”,其實他很清楚,在國際上“一個中國格局”堅如磐石、穩如泰山的情況,這是不可為的事情。但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自然是有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一是為了增加其“國際曝光度”,將島內民眾對他貪腐的注意力轉移至他拼“臺獨外交”議題上,避免他們持續追究他貪腐的責任,使其進而輕則跛腳,失去對政局的駕馭能力,弄不好受到法律制裁;二是為了彰顯他拼所謂的“臺灣國際生存空間”的信心、決心、行動,滿足臺灣部分民眾對他“拼外交”的期待,爭取他們對他拼經濟無能的理解和寬恕,獲取他們對他施政的繼續支援;三是為了在國際上製造被大陸打壓悲情,煸動臺灣民眾對大陸的仇視,以及對主張改善兩岸關係的氾濫政黨的不滿,以便給泛藍政黨扣上“中共同路人”和“聯共賣臺”的帽子,營造對民進黨有利選戰氣氛,誘導臺灣民眾將選票投給他支援的民進黨推薦的候選人。四是了為獲得美國對他推行“臺獨”路線的支援,引誘臺灣在政治上超向於“臺獨”的綠色選民對他推動“臺獨”存有幻想,從而堅定不移地支援他施政,支援他認同、推薦的候選人。
由此可見,陳水扁拼“臺獨外交”,不是為了拓展謂“臺灣國際生存空間”,而是為了謀取他一人一黨之私利,確實給臺灣人民帶來了許多後患,嚴重損害了臺灣人民的切身利益。這與其説是拓展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愛臺灣”,倒不如説是他借機謀私人害臺灣! ( 作者 江西省泰和縣委臺灣工作辦公室 張良驊 )
(以上文章僅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台灣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