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教材混搭風彰顯文化自信

2016年09月23日 10:39:41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9月新學期到來,中小學新版教材也“換裝亮相”。初一語文教材帶領學生走進民俗世界、政治教材“混入”《論語》《大學》等國學篇目……新版教材颳起“混搭風”,學科教師大玩“跨界”。(9月22日《北京晨報》)

  自然界有不少因為“混搭”而添彩的例子,比如嫁接,就是將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固定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兩個部分相互癒合,長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僅能提高抗病害、耐低溫能力,還能豐産。人類社會中,因為“混搭”而增色的例子,更是多見。比如,衣服鞋帽,就往往在混搭中找到其最佳組合,挖掘出其最大價值。此次中小學新版教材的內容進行調整,颳起“混搭風”,就是一種敢於打破陳規的創新之舉,對於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其課堂知識、增強其生活技能,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稱一類人為書獃子,就是指那些只知讀書而缺乏實際知識的人。這個稱謂,從邏輯上説,似乎是有些矛盾的。既然知道讀書,又怎麼會缺乏實際知識呢?難道讀書不是學知識麼?然而,如果設置一個條件,這種情形又是可能存在的。當學的書本知識離地氣太遠,那麼,讀書就更近似于成了一種形式。就如以前安徽冒出的“空殼奶粉”,喂出的“大頭娃娃”看似頭大,實則營養不良。可見,一本優秀的教材離不開三個條件:一是營養成分充足,二是能滿足學生實際需要,三是學生容易消化、吸收。

  此次中小學新版教材進行“混搭”,一個重要的亮點,就是增添了學以致用的內容。北京海澱區多名初一語文教師表示,新版語文教材的課後主題活動,除了有文學味較濃的文章引讀外,還有一部分更像是在幫助學生掌握生活技能,比如圖表閱讀等。顯然,這樣的“混搭”,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讓語文與生活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另一個更大的亮點,就是政治教材有了更多的中國基因和時代元素。小學及初中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不只是名稱上的改變,更有內容上的創新。比如,將《論語》等中華傳統文化及國學經典引入政治教材中;比如,法治知識貫穿到初中三年,在小學教材中也有所滲透。這仿佛一座橋梁,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文明緊緊結合在一起。這無疑是政治教育的理性回歸,同時也彰顯出一種強大的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它在根本上鑄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面貌。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曾經是一個有著無比文化自信的民族。此次中小學新版教材的推出,讓我們看到了文化自信在大國崛起背景之下復蘇的一個側面。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我們希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是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還要能夠舉一反三,將更多的實用知識與國學精華貫穿于課內課外的講解之中。要讓這股教材“混搭風”,成為教學改革的信號彈和導向標。(袁雲才)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