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大戰超人是個噱頭十足的設定,但必須得説這個片名有很大的誤導性,“蝙超大戰”總共持續了不過三五分鐘,而且很快和好了,最後哥兒倆加上神奇女俠,一起去對付怪獸“毀滅日”,準確地説,這是個三大俠大戰“毀滅日”的故事。
不以“蝙超大戰”吸引眼球,這部電影會損失一定數量的觀眾。在激烈的電影商業競爭環境下,創作者“出此下策”也可以理解,但前提是,把觀眾騙進影院裏,你得讓他們“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於是,這部電影在國內又成了一部口碑兩極的電影,細節控對電影裏的一句臺詞、一個表情都津津樂道,非影迷則看得有點鬱悶,它和其他震耳欲聾的動作電影區別在哪?而且,套用商業大片的一般規律來看,它的文戲實在也太過沉悶了些,甚至連逗趣臺詞這種常見的好萊塢甜點也沒有了。
創作者想要區別於漫威,創造一個新的DC漫畫電影宇宙。但在漫威已經塑造成型的甜膩爆米花口味對比下,《蝙超大戰》像桶加工熱度不足、爆得不充分的爆米花,吃著硌牙。試圖為影片注入人文成分,以及想要抓住漫畫迷喜歡考究的心理,都需要更加高明的創作手段,但在《蝙超大戰》中,顯然無法看到令人信服的邏輯和讓人折服的創意。
看過《超人》系列,會發覺這一系列電影,擁有浪漫、天真的元素,許多人都記得童年時看超人舉起汽車保護市民的鏡頭,超人是個令人輕鬆、愉悅的角色,他完全值得信任,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而《蝙蝠俠》系列,則不如《超人》那般陽光,一些令人不安的暗黑元素的參與,也讓蝙蝠俠獨具魅力。到了這部《蝙超大戰》的時候,觀眾對超人與蝙蝠俠的既有印象,要全部推倒了。
在《蝙超大戰》中,超人一次也沒笑過,當然,蝙蝠俠也是,這是兩個心事重重的角色,要麼眉頭緊皺,要麼恨意心藏,所以在影院裏,很難聽到笑聲。丟失掉趣味其實也沒什麼,但總要找到合適的能衝擊觀眾內心的內容來彌補,《蝙超大戰》中閃爍了幾次宗教意味,讓電影具備了走向深沉的基礎,可惜影片淺嘗輒止。
有宗教意味的地方體現于。超人所面對的“人神困境”。他的超能力,已經被影片表現得接近於神,但在被他保護的國度裏,他又不得不承受生而為人的無奈。有一個情節挺搞笑,為了證實自己的無害,超人不得不走進國會參加聽證會,這個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凡人。而在蝙蝠俠看來,超人的確是神,因為人類無數次容忍他,超人享受的無疑是神的待遇。如果把超人的心理困境處理得好,將會讓角色形象飽滿起來,從現在的狀況看,超人與蝙蝠俠的角色塑造流於表面,難以牽動觀眾情感。
影片提出了“上帝已死”之後,神、魔、人這三界之間的關係該如何平衡,但命題提出之後,具體處理時卻浮皮潦草。失去了宏大的背景、沒有豐富的人物關係、缺乏飽滿的情感支撐,扎克 施耐德的DC電影宇宙設想,總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想要在此設想下繼續講述故事,需要做很多額外的解釋工作,這會讓創作者累,讓觀眾看著也累。(韓浩月)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