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檔,“粉絲電影”的陣營愈發壯大,郭敬明執導的《小時代3》、韓寒的電影導演處女作《後會無期》和范立欣執導的“快男”選秀題材電影《我就是我》等陸續上映。在一片爭議聲中,這些影片接連賺得了高票房。(7月31日《中國文化報》)
《小時代》(系列)、《後會無期》、《我就是我》等由非傳統影人拍攝製作的影片,因為有著強大的粉絲基礎而被稱作“粉絲電影”。這些“粉絲電影”究竟是“票房靈藥”,還是“花拳繡腿”,最終又會不會變為“票房毒藥”,各方可謂見仁見智,分歧很大。尤其是不少老電影人,對此直呼“困惑”……
我倒是覺得,我們不必對郭敬明、韓寒等行外人躋身電影導演行列大驚小怪,對於所謂的“粉絲電影”也應給予最大限度的理解與支援。至少,應多點耐心,讓事實來説話。
提起電影製作,很多人自然聯想到曾經風靡一時的各電影製片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現實的變故,很多電影製片廠退出了市場,或轉型升級為別的影視機構。如今剩下的老牌電影製片廠,已經寥寥無幾了。與此同時,一些新興的電影(電視)製作機構,卻又雨後春筍般出現。恰恰是這些新興的影視製作機構,引領了國産電影的潮流。
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一些原本與電影無關或關係不大的機構或個人,也加入到了電影製作行列,從而打破了傳統的電影製作模式。比如電子音樂作者胡戈,于2005年自製了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因其新穎性及搞笑形式,一下子風靡網路,也帶動了“人人拍電影”的風潮。現如今,很多網友或電影愛好者在走胡戈的路子,自行製作了大量的短片在網際網路上傳播,吸引了大批的平板電腦用戶和手機用戶。微電影概念誕生以後,很多網友或電影愛好者製作的短片,不僅在劇情編排、演員表演、場景佈置、音樂處理等方面更加專業化,而且不少作品還在社會上産生了廣泛的影響。現在上網隨便搜索,都能搜到大量的微電影及網路自製劇。
即便是純粹的電影製作本身,也不斷有行外人加入,比如一些企業大老闆以投資形式參與等。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為推廣旅遊計劃,曾與瀟湘電影集團合作拍攝了電影《通道轉兵》,甚至有多名官員“觸電”,分別扮演片中的紅軍將領、國民黨軍官等角色。
正是在此背景下,有些人依靠在不同群體中積攢起來的人氣,也參與到了電影製作中,甚至是直接當導演。如果説徐靜蕾、徐崢、趙薇、楊採妮、鄧超等人轉行當導演,因為他們本身就屬電影人,所以多少可以理解的話,那麼郭敬明、韓寒等純粹的圈外人也當起導演來,則讓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尤其是今夏暑期檔的影市,竟然被郭敬明、韓寒這兩個80後導演攪熱,相關話題也成為近期輿論關注之焦點,甚至催生了“粉絲電影”的概念。
對於方興未艾的行外人參與電影製作現象,業界普遍感到費解、困惑,甚至不安。其實,在網際網路時代,觀眾受益的多螢幕潮流已不可逆轉。觀眾看電影不一定非要去電影院不可,通過電視、電腦、手機等渠道可以隨便欣賞,幹嘛要往電影院跑呢?同樣,電影也不是説非得由電影企業、傳統電影人去拍不可,只要有條件、有把握,誰都可以嘗試。至於説行外人拍電影保證不了品質,或游離于藝術之外,這也有點杞人憂天。電影的屬性究竟是什麼,在當今這個時代恐怕是見仁見智的。就像阿寶、“大衣哥”等草根歌手登上了春晚舞臺,趙本山、小瀋陽等二人轉演員成了喜劇表演生力軍等,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不管是什麼人唱歌,什麼人演戲,什麼人拍電影,只要觀眾喜歡,就是合理的。《爸爸去哪兒》由電視節目走向大銀幕,説它是電影也罷,不是電影也罷,總之觀眾紛紛走進影院,掏錢去捧場,這就是最強的説服力。
作為電影企業,尤其是傳統的電影企業,走過了計劃經濟時代,來到了市場化的多螢幕時代,不僅很難再有政策保障,更面臨著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對後來劇上的“粉絲電影”,業界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要端正心態,正視現實。對於多螢幕格局、“人人當導演”現象以及“粉絲電影”的走熱,電影企業、尤其是傳統電影人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從自身反思,努力適應新形勢。要想求得生機,就必須轉換觀念,調整思路。那種認為電影只能由電影企業拍,行外人拍的電影就不是電影或好電影的觀點,實在顯得落伍了。
其二,要走出單一的電影製作模式,實現全方位發展。先去找市場,求生存,然後再發展本業,這未嘗不是一種選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電影企業完全可以往電視、網路等方面尋找生存空間。正如任仲倫所言,中國電影公司必須適應新環境,不能僅抓90分鐘到120分鐘左右的傳統電影,還要抓住影像時代的特點,為多螢幕時代的年輕觀眾提供碎片影像産品。
其三,電影企業的融資模式也應與時俱進。阿里巴巴推出的“娛樂寶”已瞄準了電影業,阿里巴巴副總裁劉春寧表示,中國有10億手機用戶、5億平板電腦用戶,電影行業也會發生變革,阿里巴巴就抓住了多螢幕時代的機遇,推出“娛樂寶”,讓所有對電影感興趣的人都可以投資電影,不再需要通過投資人、銀行來進行電影融資。《小時代3》作為阿裏“娛樂寶”的第一期産品,《老男孩之猛龍過江》作為第二期,在電影上映之前就已經贏得了阿裏數十萬網民投資人的關注。作為電影企業,應從中得到啟發,改變傳統的做法,多嘗試一下諸如“娛樂寶”之類的全新融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