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後,回到《雷雨》原點再出發

時間:2014-08-01 08:05   來源:新京報

  今年是《雷雨》發表八十週年。八十年來,《雷雨》在中國所有的話劇作品中,是演出場次最多的,直到今天仍屹立在舞臺上。而《雷雨》也是中國話劇中翻譯和演出的國家和地區最多的。另外,它被改編為電影、戲曲、舞劇等藝術形式,可見其影響之深廣。《雷雨》不愧為中國話劇的典範。

  八十年來,《雷雨》絕大多數的演出,是將序幕和尾聲刪去的演出,形成它的演出模式;即使有些變化,也是局部的“改良”。也有全本演出,似乎也沒有演出《雷雨》的詩意和深刻的人文內涵。因此,在《雷雨》發表八十週年的時候,我希望回歸到《雷雨》的原點。

  1 掐頭去尾抹《雷雨》詩意

  79年前,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以中華話劇同好會的名義,在東京神田一橋講堂公演了《雷雨》。他們將《雷雨》的序幕和尾聲刪去。想不到這竟然引起曹禺的不滿,甚至憤怒。他説:“我寫的是一首詩,一首敘事詩(原諒我,我決不是套易卜生的話,我決沒有這樣大膽的希冀,處處來仿傚他)。這詩不一定是美麗的,但是必須給讀詩的一個不斷的新的感覺。這固然有些實際的東西在內(如罷工等),但決非一個社會問題劇。”(《<雷雨>的寫作》,《質文》月刊1935年第2號)

  這可謂是一篇石破天驚的戲劇的宣言,但也是為後人所忽略的箴言。

  掐頭去尾的《雷雨》演出顯然是對《雷雨》的誤讀,對《雷雨》詩意的抹殺,對《雷雨》創新的無視。可以説,掐頭去尾的《雷雨》和全本的《雷雨》是截然不同的。由於時代的需求,前者卻斷斷續續演到現在。

  那麼,《雷雨》的詩的發現,詩的內涵究竟在哪?在《雷雨序》中,曹禺極為深刻地揭示了他的創作的秘密,他是怎樣發現戲劇的詩,又是怎樣創造戲劇的詩。不懂得這篇序言,就不懂得《雷雨》。我看許多導演和演員對這篇序言都缺少研究的工夫。

  在《雷雨》中,曹禺最獨到最偉大的詩意發現,正如他説的,“《雷雨》所顯示的,並不是因果,並不是報應,而是我覺得的天地之間的‘殘忍’,(這種自然的‘冷酷’四鳳和周衝的遭際最足以代表,他們的死亡,自己並無過咎。)如若讀者肯細心體會這番心意,這篇戲雖然有時為幾段較緊張的場面或一兩個性格吸引了注意,但連綿不斷地若有若無地閃示這一點隱秘——這種宇宙裏鬥爭的‘殘忍’和‘冷酷’。”(《雷雨序》,《曹禺全集》第1卷第5-15頁)

  這裡所強調的“殘忍”和“冷酷”,是曹禺自己的哲學,對世界的沉思和發現。當然,它就是《雷雨》創作的原點和爆發點,也是作家構思的焦點,更是點燃作家激情的熱點。《雷雨》的確是一首詩,是一首殘酷的詩。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