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臺詞,到底是誰玩兒不起?

時間:2013-02-15 11:03   來源:中國網

  蛇年春晚落下帷幕,最火的不是郭德綱于謙的央視首次亮相、不是蔡明的毒舌腹黑、也不是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恒》,而是劉謙的一句“來路不明”的臺詞——“找力宏”。

  那春晚的臺詞是劉謙説錯了,還是央視不誠實,誰才是玩不兒起的那個?

  “找力宏”現在成了微博的熱門話題,大家都在紛紛站邊,有選擇相信春晚官博説的,“在剛剛落幕的央視蛇年春晚上,劉謙調侃李雲迪、王力宏的橋段並非導演組設計,而是劉謙的現場發揮,純屬個人行為。重播版春晚已將該段落刪除。”也有選擇相信劉謙在微博上回應的,“在臺上所説的話,每一句都溝通過,雙方滿意才會定案的。come on! Be honest.”

  春晚官博的這種聲明之所以吸引眼球,一方面是它在變相承認失誤,雖然沒有明説,但是言下之意再清楚不過——劉謙的臺詞説錯了。央視的各種錯誤一直讓觀眾們津津樂道,至今那“春晚黑色三分鐘”在優酷視頻的點擊率依舊很高;另一方面,劇組立即把責任給了劉謙個人,強調臺詞非導演組設計,也卻是讓人覺得有些小家子氣,本來大家一笑置之的小包袱,反而欲蓋彌彰,成了網路上、媒體中熱議的話題。

  春節聯歡晚會,就是年三十兒全國人民一起歡樂的所在。如果什麼都一本正經,我們去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感動中國就可以了。縱觀蛇年春晚,調侃性別、身高、長相的各個“笑點”絡繹不絕,回想每年春晚這些“笑點”都會刺痛某些人群,而今年的央視卻恰恰容忍不了“找力宏”三個字。多少人都在問“‘找力宏’這三個字怎麼了?”央視春晚這是對藝術的精益求精,還是對演員例外發揮的決不允許,大家心裏肯定都有了一桿秤。

  春晚在老百姓心中的角色逐年在發生著變化,從31年前舉家團聚在電視機旁的翹首以盼,到今年連總導演哈文都宣稱的,“春晚只是一種陪伴,你看或不看,春晚就在那裏。”這是不是説明瞭春晚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經下滑到連總導演都沒信心的地步了呢?

  與其説是地位下滑,不如説是當今社會的其他文化産品的權重逐年增加,導致春晚不再是除夕年夜飯的唯一“硬菜”了。平時生活裏老百姓可以看電影、話劇、演唱會,地方檯的各個文藝晚會也是五彩紛呈。明星只有那些、段子在網上也比比皆是,央視憑什麼還能滿足全國觀眾早已被吊高的胃口。

  口味失調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春晚的局限性,更源於它的“欲包容性”。當今社會的文化分層越來越複雜,如今早已經不是那個人人手中擎著紅冊子高喊口號的一體化年代了。每個時代的觀眾都有自己喜愛的偶像、中意的歌曲和希望看到的節目,春晚的時間有限,不可能呈現萬花筒似的琉璃十色。這兩年哈文指導的春晚明顯將受眾重點群體移到了年輕人身上,雖然不同年齡段的年輕人包含著更多樣的文化層次,更容易取悅。但常常造成一種結果就是,年輕人已經笑作一團,年長者們卻因文化斷層而不知所云;亦或是經常上網的網友覺得包袱俗不可耐,不常上網的觀眾依舊不知所云。想必今年的“找力宏”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觀眾覺得摸不著頭腦。

  這種文化分層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産物,不可能逃避也不能無視。時代在變化,作為媒體裏的老大哥,央視應該有這種覺悟——允許觀眾離開,不是認輸,而是一種氣度。春晚應該從觀眾對面走到觀眾身邊,看清自己,不是出身於央視一號演播廳就註定一輩子“根正苗紅”,從時代的大背景中走出來,變成一個文化的符號並沒什麼不好或者丟人的。況且現在觀眾並不是離開,只是轉個身罷了。春晚的態度應該由高品質的節目、高水準的組織、高效率的工作構成,而不是來自於那居高臨下的優越性。

  更希望劉謙不要因為這一次“不聽話的口角”導致如若干年前的“陳朱”被久久拒之門外的結果。央視也應該吸取教訓,好的藝術家應該允許他們有自我空間,這個空間大小高低要由老百姓手中的遙控器説了算,而不是讓藝術家們殫精竭慮地去猜測那唯我獨大的傲慢臉色。

  文化這事兒,只有玩兒的起,才能出活。(楊公振)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