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呀漢語,我為你擔憂

時間:2012-11-06 10: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臺灣作家白先勇曾説,“百年語文,內憂外患”。語文教育、漢語教育,憂患在哪?

  我認為,語文教育的憂患,在國人漢語水準的下降。我們不能不看到這樣一個嚴峻的事實:隨著我們國家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國人的英語水準在大大提高;但我們也看到問題的又一面:中小學學生、國人的母語水準不盡如人意。遠的不説,就説今年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倫敦奧運會。8月1日,我打開電視看早新聞,記者採訪我國69公斤級舉重獲獎者,他説了這樣一段話:“前兩場中國失手了,我要守住這塊陣地,我上去就是為了復仇。”

  這話説的太不得體了,有損於大國的精神和氣度,也違背了奧運精神。但這能怪我們的運動員嗎?他説的是真話,但他不知道説話要分場合,説話要得體。我記著季羨林老前輩曾經告訴友人:任何場合:一要説真話;二是真話也不能全説;三是説真話要有合適的環境。所以我們的老師不僅要教會我們的學生講真話,還要教會學生表達的得體性,語言的分寸感,幽默感。這樣,當記者採訪我們的運動員時,他們的表達就不會只説“我很開心,我很感動”幾句蒼白無力的話了。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能不為漢語教育擔憂?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現在國人的重視程度不及英語,這還不憂?現在動不動就是雙語幼兒園,一個小孩子,才剛學會説話,中文拼音字母還不認識,就要學外語,這在世界上也罕見。前幾日,從媒體得知:《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的第六版,收錄了NBA等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國人中有不少人呼籲:要及時制止英語侵入漢語,保證漢語的安全,保證中華文化的安全!

  在如此憂患之下,我認為,語文教師,是種子。語文教育要給學生打下精神的種子,語文教師要做播種精神的人。如果一個學生從他的課堂走出去,在漫長的生命旅途中,駐足回首時,能有一種精神歸屬感,那麼這樣的語文教育就是成功的。我們在語文教育中要經常提醒自己:你的語文教學一直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和個性發展嗎?你做到了以語文為契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本民族的人文精神嗎?你的語文教學為學生的人生規劃做過貢獻嗎?如果你的教學僅僅停留在用所謂的最經濟的方式、向學生直接傳遞標準答案,那你就是最不負責的、最不合格的語文教師!

  語文教師一定要有學術背景。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是一個一輩子不斷學習的事業。借用朱永新先生的一句話:一名語文教師在教育的舞臺上走多遠,取決於他讀書的積累有多深厚,取決於他在讀書的過程中能否獨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會輕易地相信別人。

  我認為,語文教師要有書卷氣,要博覽群書,讀書是一個人精神的壯遊,你讀書,就能在智慧的海洋盪漾,兩岸都有思想的花香。讀書,不僅僅讀出知識,要讀出智慧,讀出人品,這樣,你的思想就會深刻,你對作品的理解就會有獨到之處,你的教學就會風生水起。

  語文教師,要站在教育的制高點思考問題,要有主心骨,多一點哲學思考,多一點文化判斷力。不能只埋頭上課,要抬頭仰望星空,要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園。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堅固支撐: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他的詩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他的靈性,宏闊的課程視野支撐起他的活性,遠大的職業境界支撐起他的神性。語文老師應該是儒雅的,他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語文老師應該是睿智的,他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語文老師應該是悲憫的,他應該有遠大的職業境界。

  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一句話:教育當以慈悲為懷。我想,這裡講的慈悲,其實就是博愛,對世界的愛,對生命的愛,對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老師應是真心實意地愛孩子,他對待孩子,應該像陽光一樣燦爛,應該像大海一樣寬容,應該像空谷一樣純真。

  我常常告誡自己:“在流轉不息的生命之輪中,我為語文而來!是語文滋潤我粗糙的感覺,是語文放飛我稚嫩的幻想,是語文點燃我噴涌的激情,是語文喚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為語文而精彩!”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