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話題:網上網下多一些客觀

時間:2012-08-07 10:31   來源:人民網

  中國人的奧運會從未像今年這樣充滿爭議。舉重運動員周俊失利,引發有關運動員選拔機制的議論。《人民日報》在其報道中分析,稱周俊的失利是“選拔機制、省市平衡、補償照顧等多方面、深層次的問題”之結果,不少媒體發佈評論,呼籲革新運動員選拔機制。網路上,很多網友為周俊的前途感到擔憂,因為這次她的草率登場,在一定程度上是為平衡地方利益,這意味著,周俊並非憑藉能力走上賽場,對於一個年輕運動員來説,這樣一次失敗無疑給其職業生涯蒙上了陰影。

  相對而言,于洋、王曉理這對羽毛球雙打組合因為消極比賽而被取消比賽資格更讓人唏噓。傳統媒體在報道該事件過程中,將視角集中在奧運精神、當事人的責任、比賽規則,以及金牌情結,某通訊社報道該事件時評論稱“輸球又輸人,丟人丟到家了”。網路有一種意見認為,把責任歸咎於運動員是不合理的,並普遍反映教練缺乏應有的擔當。無疑,運動員消極比賽不是當事人個人的決定。

  運動員失利,或因為消極比賽而被取消比賽資格,有點始料不及,應對難免不夠週全。但作為長期從事專業新聞報道的媒體,則理應多一些客觀,尤其要體恤當事運動員的感受,不能跟風外媒。周俊失利後,國內有媒體在報道過程中,稱其為“舉重隊的恥辱”。不少網友對此做法表示憤懣。細節顯示,此結果並非運動員失誤所致,對於一個年輕運動員而言,失利的後果並不可怕,“恥辱”的包袱卻是異常沉重的。還有,女子羽毛球雙打消極比賽後,有媒體隨即趕赴于洋的家鄉,採訪其年邁的奶奶,不知這一做法是否有其新聞價值?即使有價值,是否考慮到它對運動員可能造成的傷害?正如于洋憤怒質疑的:“難道新聞稿比人性還重要?”

  比賽的規則,人才的選拔機制,並非一朝一夕而成,民眾能理解,但對人性的不尊重,卻不應該出現。有關奧運會的金牌情結,網上流傳電影《獅王爭霸》的臺詞,片中武術高手黃飛鴻説:“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更重要的是廣開民智,治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望大人三思。”此話在當下,同樣值得深思。

  奧運會成為全民話題,在此輿論環境下,本週一篇網際網路領域文章在網路中廣為流傳,受到廣泛讚譽。這篇名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網際網路:精英與草根》的文章,分析了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現狀,文章分析了兩種網際網路創業人的命運,一種針對精英,具有開拓性和創新精神,但往往曲高和寡;另一種則是針對草根,儘管産品乏善可陳,但因為利用了草根受眾廣的特點,往往容易成功。文章認為,中國網際網路是中國社會的縮影,現實社會中大量的“數字化貧民”決定了中國網際網路格局。(何小手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