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檔期內沒有進口大片來搶風頭,可能是讓這部乏善可陳的《畫皮II》成為暑期票房花魁的最直接因素。
與今年前半年國産影片票房的慘澹表現截然不同,《畫皮II》實現了9000萬元的單日最高票房和上映第16天達到6億元的成績——這兩個數字一舉刷新了《唐山大地震》5300萬元的單日票房紀錄和第16天突破5億元這兩項國産電影新紀錄,成為今年暑假裏最賣座的熱門影片。對於中國電影人來説,這分明是一個“尷尬的喜訊”,是國産電影的“畫皮”。
但是和兩年前《唐山大地震》空前一致的輿論影響力不同,《畫皮II》是一部産生了明顯爭議的影片。上映三周來,觀眾和影評家對該片的口碑並沒見有多麼高調,而且普遍指出其空洞的情節、蒼白的人物對白和明顯山寨好萊塢的人物造型設定等等“不給力”的方面。言下之意,這只是一部差強人意的電影,其水準也就是達到剛及格而已,遠遠沒有達到優秀。
然而就是這麼一部只能用差強人意去評價的電影,卻偏偏創造了如此優異的票房成績,這又讓人大跌眼鏡,對高票房數字表示難以理解。甚至該電影的主創人員在談論到火爆的票房數字時,都直言坦承“確實有點超過預期了”。
《畫皮II》在上映前的宣傳中,並沒有著重突出它的故事情節,而是重點強調它是一部“3D電影”。連14年前的老船《泰坦尼克號》都借著3D技術重新炒了一鍋冷飯。除了把3D當作宣傳的重點噱頭以外,這部商業電影的明星陣容也是發行方推出來的大賣點。除了前作裏的趙薇、周迅、陳坤三位大牌明星外,續作很有目的性地引入了楊冪這個擁有大量低齡粉絲的新人,然後又很聰明地把影片上映檔期確定到可以讓廣大未成年人釋放精力與消費能力的暑期檔。以上兩條,是促成影片在上映前就吸引到大量社會及媒體關注的主要原因。
就像電影節的頒獎過程都是先次後主,重量級獎項都要留在最後頒發一樣,上述兩點只是促成該片票房大賣的主要原因,但並非決定性的。而最最關鍵的一點在於:今年暑期《畫皮II》的超預期高票房,和6年前低成本喜劇片《瘋狂的石頭》成為年度黑馬的成功經歷完全一致,7月恰是進口大片空檔期。
儘管《畫皮II》的出品發行方刻意回避進口大片空檔期的存在,反覆強調他們成功的行銷和電影本身的製作品質才是獲得票房成功的關鍵,但是眼下國內院線影片的上映情況卻正好提供了和他們的説法不一致的資訊:從6月底以來,除了《馬達加斯加3》這部動畫片以外,沒有進口大片上映,和《畫皮II》同期爭奪銀幕的就是諸如《大武當》《1894甲午大海戰》等國産片。
進一步説,《畫皮II》的票房熱賣,正好折射出中國電影産業這個瘸腿的“偏科生”:一方面,在沒有外國大片可看的情況下,一部水準很一般的國産電影都能憑藉著成熟的宣傳獲得6億元票房,恰恰説明中國有高漲的電影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很讓人糾結的國産電影製作水準,在低迷了大半年後,國産電影成為一隻趁山中無老虎時才能風光一下的“美”猴王。(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