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音樂節,行銷有欠缺

時間:2012-06-28 10:41   來源:新京報

  主辦方控製成本和計算開銷的能力不足,作為音樂節來説最重要的環節——票務和宣傳工作的不到位,整體後勤鏈條的銜接缺失,一味貪大的僥倖心態,都是大愛音樂節的硬傷。

  一開始,大愛音樂節的勢頭太猛,讓人充滿狐疑又忍不住前去一探究竟。因為它給出的陣容實在太龐大,龐大到充滿誘惑的同時,又讓人不相信這個剛剛成立一年的音樂節品牌是否真能擁有如此這般的“高配置”,而且就算如果真的請來了這些陣容,是否能用良好的軟硬體設施與觀眾的期待和藝人們的演出水準相匹配?

  真的到了現場之後,你會發現大愛音樂節的現場體驗讓人舒適享受,而且放心。作為一個旁觀的媒體,或作為一個置身其中的觀眾,如果忽略音樂節結束後的“爛尾”話題,只談在現場看演出的感受,我願意為大愛音樂節打90分。能看出,“大愛”確實投了不少錢:花了心思的舞臺硬體,審美過關的現場佈置,基本到位的吃喝拉撒服務,加上成都這個城市特有的閒適氣質,都是大愛的加分項,在國內音樂節裏已屬一流。因為“餘款未結清”,後兩天的演出嚴重拖延,對觀眾來説的確是不小的遺憾,但這也是在各大音樂節常會碰到的遭遇。如果你做好這個心理準備而來,倒也不算件大事。況且對於真正的樂迷來説,演出推遲的遺憾絕對抵不過一次次高品質的演出帶來的滿足感。

  美好的體驗和回憶是大愛留給觀眾的,但它留給工作人員的結尾卻充滿黑色幽默。因為餘款未結清導致的周邊工作人員罷工,酒店因為沒有拿到房費造成警方出動,以及藝人被扣的傳聞、主辦方沒有賺到錢又落了一身埋怨。就算如大愛音樂節負責人陳述所説,能夠“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結局”,但這個音樂節是否會在來年再辦,恐怕真是很難講了。

  縱觀全局,大愛音樂節就像是一座豪華大廈,它有著建世界第一高樓的野心。在基本建築常識都未必具備的條件下請來了一流的設計師,買來了一流的建築材料,外人看來固然很好,也可以被相關人士當做炫耀成績的手段,但只有住在裏面的人才時時感到大廈將傾的危機,等它一下子轟然倒塌時,所有隱藏著的問題才一下子顯現出來。

  主辦方控製成本和計算開銷的能力不足,作為音樂節來説最重要的環節——票務和宣傳工作的不到位,整體後勤鏈條的銜接缺失,一味貪大的僥倖心態,都是大愛音樂節的硬傷。然而大愛音樂節成為眾矢之的顯然不是這個剛剛成立一年的音樂節一家的事,它同時也反映出音樂節行業井噴下的泡沫。

  從2008年起,各地的音樂節開始“雨後春筍”般的態勢。到今年,全國各地大概有幾千個音樂節品牌,但是除了迷笛音樂節和摩登音樂節(以及摩登天空旗下的草莓音樂節品牌),我們看不到一個是穩紮穩打,有長線發展潛質的高口碑品牌。能看到的是太多仰仗著地方政府,無須考慮成本的“一次性”音樂節,也有太多貌似理想滿滿,打著“誓做中國的伍德斯托克”之類的旗號,但觀眾體驗極端惡劣的音樂節。

  相比起太多的“一次性”的低水準音樂節,大愛顯然是衝著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去的。比起“攜款潛逃”、“藝人被扣押”等顯然不靠譜的流言,我願意相信,今年大愛音樂節的倒掉是因為它在管理上的欠專業——這是操作團隊和細節把控的問題,而像大愛這種高品質高投入的音樂節應該是代表著今後音樂節的走向。希望這件事可以做好善後,並通過亂象來讓市場的問題更多地暴露,來年讓更多的觀眾擁有看高品質演出的福氣。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